贾平娃与陈忠实散文(2)

时间:2021-08-31

  贾平娃是才子型,陈忠实属思想型作家。作一个蹩脚的比喻:如果说贾平娃是农村乡贤式的文人才子,那么陈忠实就是乡村智者,能人。前者会受人尊敬,但不免会让更多的人敬而远之,而陈忠实会从精神气质上更了解农村,具有更大精神号召性。会更让农民觉得贴心。对于陕西文学来说,贾平娃和陈忠实确有某种互补性,一个多产,一个高质;一个是文人,一个是智者;一个有南方山清水秀的婉约,一个有北国高原粗犷豪放。

  陈忠实五十知天命之年写出的《白鹿原》,是当代中国少有的几部能光耀后世的长篇巨著。具有世界眼光,中国气派,民间智慧,可谓博大精深。博大精深,能享誉此四字的当代作家能有几人?陈忠实《白鹿原》之后再无长篇小说,一时还成为人所垢病的话题。这真让人难以理解,一些所谓作家文字垃圾之多而不去指责,反而称其多产“著作等身”,此所谓文坛之怪现状。多产的天才总是极少数,比如贾平娃。艺术本质是唯质论的,质量是其第一生命力。十九世纪的法国文坛,巴尔扎克以多产著称,近百部作品描绘了上万个艺术形象,作品可称浩如烟海,其作品组成了一部欧洲资产阶级社会的“清明上河图”,人物辐凑,如过江之鲫,他如橼之笔写了部法国历史。而斯汤达相对作品不多,以一部《红与黑》,可以说高度概括了法国的历史,精雕细刻了主人公于连这个人物,这个人物身凝聚的社会生活和思想内容之丰富之广阔,丝毫不逊于巴尔扎克近百部作品,可谓异曲同工,他写的不是“清明上河图”,而是精心制作了一座坚实的雕像,起到以少胜多的作用。在某种意义上,贾平娃和陈忠实就是当代的巴尔扎克和斯汤达,他们以各自的多产与深刻,成就了他们的文学事业。  对于陈忠实,他没有写当代农村生活的长篇小说,确有些未尽其才,很遗憾。当他读冯积岐的长篇小说《村子》时,当时的惊喜,他还没有读完就连夜给冯积岐打电话表达兴奋之情,之后他给《村子》写的评论,一看就是行家里手。试想一下,如果他也写当代农村题材小说,绝对是农村题材小说中一流作品,那将是陕西文学,乃至中国文学的幸事。不过,对一个作家来说,一生中能写出《白鹿原》这样的作品并流传后世,又复何求?

  2009-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