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燕行的散文

时间:2021-08-31

  来北京应该说是一种偶然,认识海燕同样也是偶然。

  二十日到京,当晚下榻学生的公司。公司六点下班,办公室内就我们师生两个闲聊。旁边电脑前一位员工还在忙着,嗒嗒嗒的按键声极富节奏地响着。我们谁都没有注意。学生是公司的老总,只是这位员工打材料遇到问题请教老总时,我们才将目光移了过去:这是位女孩,着一袭红白相间的运动休闲服,高扬着一束乌黑的马尾辫,两只纤手在电脑键盘上飞快地拨击着,显得十分精干;大大的眼睛,热情地微笑着,一口极温和的普通话使你不能相信这是一位来自山东的姑娘。

  我们继续闲聊,谈话中自然涉及了这位女孩。经学生介绍,她叫海燕,九五年来京,走过几家公司,工作很不错,业务特精。工作的转换也许正出于现在所谓的“炒”,只是不是老板炒她,是她炒老板,而这里的“炒”决非是由于业务上的水平低或工作有什么差错,倒纯粹出于这位年轻姑娘的倔强追求。姑娘不满足于现有的工作、现有的水平,她要做大、做强。她记住了过去一位老板的话,打工要走这样三步:做好业务,学会管理,当老板。

  她也就称我老师。知道我搞文学,出过几本书,这次来京就是为了一本书的出版及推销,而姑娘手头正好有一篇稿件请我看,并愿意为我的书事帮忙。

  这是一篇应某杂志社约写的稿子,主要是叙述自己的打工经历。内容有了,只是很简单,初稿,还没有标题。文章分四个部分,小标题是:“神仙”、危机、拼搏、闯荡。文辞字面看来欠和谐,倒也基本勾勒出了姑娘这几年的生活经历及其心灵历程。文章写道自己来京时刚初中毕业,尚不足十八岁,虚报了两岁才得以上岗,在一家杂志社当文员,不懂电脑,全靠自学,现在已经能分钟百字。她不仅为社里打字,还利用空余时间主动给编辑校稿,业务提高很快……当她拿到第一个月的工资,愉快极了,跑到超市里疯花。这段时间,她过着神仙般的日子,无忧无虑。两年后,因为大批高校毕业生涌向社会,海燕深感自己知识水平低,于是毅然辞去工作,回山东老家某中专学校学习,毕业后复返北京自修大专,并一边打工。她说自己也不知什么时候知道了顾家。海燕家在农村,爸是司机,自家有台车,那两年老出事,家人很耽心,每天都巴望着父亲平安归来。姐已出嫁,家中就妈妈一人,平时靠姨妈亲戚陪伴,小海燕十分牵挂,经常往家里打电话。她工资不高,也就千元左右,每月工资发了,她就立刻把钱汇回家去,有时甚至分文不留。她要为家庭分忧,为爸分忧,她要努力工作,挣大把大把的钱,把爸妈接到北京,过上好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