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秋的成都散文(5)

时间:2021-08-31

  话多就表明儿子心情好,为此我很高兴。与儿子合租房子的是同年级却不同班的一位同学,一般星期天晚九十点钟才来。我和儿子坐的地方,抬头就能看见他们租的房子。此时没有光线,说明儿子同学还没来,我和儿子便决定回屋子耍。

  开门,儿子同学居然在,而且他妈妈也在。寒喧之后,我和儿了回到自己房间,关门看书、耍手机。不一会,儿子同学妈妈告辞走了,我叫儿子上床睡觉,他说想洗澡,再耍一阵子睡。

  想到他今天心情好,父子难得见一面,便不再管他。儿子每早6点30分起床,洗漱吃早点上学,一天学业结束,晚上还要上晚自习,至9点结束。星期六也要上学,只是不上晚自习,下午5点放学。然后回华阳外婆家,住一夜,第二天星期天再回学校。平时作业很多,每晚都要写到11点多。

  换做成年人,周而复始,可能都难以吃得消,何况小孩。我不知道学校为什么要把课程安排得如此密集,这样高强度下的教学方式,管用吗?其缺少科学依据和合理务实之风,却是显而易见的事实。从中更看出了决策者的人性缺失和不顾客观事实的可恨之处。如把决策者的工作也安排得如此密集,即周一至周五,每早6点30分起床工作至晚9点结束,星期六白天上班一整天,我想这个没有人性的家伙,绝对会骂他娘。既然如此,为什么会出台如此决策呢?找不到原因,只能说他不是人,是蓄牲。

  11月5日,早上儿子上学后,我去超市买了儿子需要的日用品和零食,还考虑到儿子秋冬经常感冒,为他买了两盒感冒药。本想找一家干洗店,方便儿子以后洗衣服,四周都走遍了,却没找到一家。

  中午12点许,我到学校接儿子吃午饭。事先他告诉我,今天考试,12点15分下课,而且可以到校外吃。儿子放学了,刚出校门,互相看到了对方,笑吟吟地走到一起,找了一家名叫“石磨豆花”的餐馆,解决午饭。  儿子瘦了,在这样的环境下读书和生活,不瘦才怪了。吃饭时,他给我讲了一些考试题,稀奇古怪,闻所未闻。曾在报纸上看到一些关于考试题的新闻,完全偏离了提升学生素质的教育宗旨,纯粹是在搞智力游戏,答不起很正常,答对了才不正常。但是出题的人似乎都是一些智残人士,要的就是不正常的答案。

  我们一边在倡导素质教育,一边又用实际活动,调侃素质教育。一边抨击大学毕业生整体素质偏低,一边又用如此教育方式,去培养他们,真是好笑和可悲。

  饭后,与儿子回租住房,我抽了一支烟,便往火车东站赶,乘下午2点53分动车回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