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秋的成都散文(3)

时间:2021-08-31

  凡此诸例,就不一一例举,但是确有其事,而且数不胜数。因此当看到媒体披露,有校长与幼女开房、女教师陪酒等新闻,我一点也不吃惊和意外。在这样的大环境读书,真为所有孩子们捏一把汗。

  儿子最终还是在校外租房读书了。其中缘由,我不想过多细问,儿子的坚持必定有他的无奈和道理。

  作为成年人,世间烦事,己足以让人明白,在一个光怪陆离、道德沉沦、人心不古的社会,不正常现象己成社会主流。在此背景下,学校己然成为了一家企业,早己不是让人心灵纯静、思想纯粹、行为纯朴的书香之地。那么,儿子及其同学们走出校舍,选择租房读书,必定有他们难言的苦衷!如果硬是让孩子们,呆在他们不愿呆的环境生活,无疑会让他们心灵扭曲,影响身心健康和学习。

  曾经《北京文学》连续6期,每期用20个版面,发表探讨现行教育的深度报道,更多的是抨击和意见。当时儿子年幼,尚未读书,但己让我深受触动。如今儿子己上高中,教育体制和环境非但未有改观,似乎问题越来越多,矛盾也越来越尖锐。不仅是书包沉重,少有休息时间,连生活都成了一个问题,困扰着孩子和家长。

  这样的情形,让人想到了进城打工的农民工,一边是恶劣的生活,一边是艰难的工作。但是农民工和学生,是两个不同的群体,前者是为生存,后者是为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材,命运却如此的相似,到底是哪个的悲剧?个人、社会抑或国家!

  20xx年11月4日,是一个星期日。我乘下午2点15分动车,于4点30分左右到了成都火车东站。然后转乘地铁和公交车,5点过到了儿子学校附近。儿子昨天去了华阳的外婆家,此时还在回学校租住地的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