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乡的寨门散文

时间:2021-08-31

  什么叫“壮乡”,“壮乡”是壮族人世代居住的山乡;“寨门”是“壮乡”旧时遗留至今的山寨之门。

  如果你走进壮乡,你或多或少都会感受到那里有所不同的风土人情。如果你走进壮乡的山区,你更会惊奇地发现,那里有一道道“寨墙”和一个个寨门。

  那里的地貌很奇特,有许许多多小而深的盆地,一个连着一个,象蜂窝一样,但其大小和形状各不相同。那些小而深的盆地,四面被高山围着,更象一只只桶子。那些小盆地形成一个个自然屯,当地人管那些自然屯叫做“弄”。大的“弄”可住几十上百户人家,小的只有几户十几户人家居住。一般一个“弄”只有两三个山口可供出入,有的“弄”没有山口,人们只能选择较矮的山头,开出可供进出的路。千百年来,居住在那里面的人们,靠爬山过坳与外界交通,都习惯了,所以他们翻山越岭,如履平地,并不觉得有多么辛苦的。

  最引人注目的,要算那里的“寨墙”和寨门了。那里每一个“弄”的每个山口,都用大石头垒砌建筑能够封锁山口的“寨墙”。那些“寨墙”长短不一,由地势决定,长的能有四五十丈,短的也有十几丈,一直垒砌到天险处为止。每座“寨墙”都留有寨门,寨门都是用大石头建造的。所有寨门的大小都差不多,一般宽、厚三尺、高五尺,以能通过一头大耕牛为度。“寨墙”底宽顶窄,非常的坚固,千百年来的风吹雨打,它们都不曾垮塌,依然具有关卡的作用。有的寨门还设有“城垛”和放箭孔。在寨内的一面,在“寨墙”的半高处常建有能方便行走的巡道,以便在防御时的相互救援。寨门还设有“户枢”、闩孔和各种顶门机关适用的洞眼,可知旧时寨门是装有门扇和有人把守的。

  在旧社会,存在着相当严重的民族歧视和民族隔阂,少数民族常受到大民族的压迫。所以少数民族一般都在山区居住。因为那里四面环山,易守难攻,比较安全。他们利用“山弄”地貌的优势,筑起堵堵“寨墙”、设置道道关卡,企图通过层层设防,以保障生命和财产的安全。殊不知“覆巢之下,岂有完卵”,在动荡的社会大环境下,想依靠一道石墙来换得小角落的安宁是“杯水车薪”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