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里人与乡下人散文(3)

时间:2021-08-31

  虽说现今世道是“强必执弱,众必劫寡,富必侮贫,贵必傲贱,诈必欺愚”,到底城里人还是趾高气扬些,但还不至于对乡下人产生邪念。而忽然发现城乡差别、贫富差别的个别乡下人,心里急于致富,在利欲熏心之下,急火攻心而跳出儒家道德之外。利用自身也是乡下人的优势,不仅惯常欺骗乡下人,城里人也不会放过。因此,乡下人的小农意识被不法之徒窥破,再加上乡下人对乡下人较为信任,常常落入不法之徒设伏的口袋里。传销、邪教四处横行,与此不无关系。

  外来文化较易被城里人接受,城里人更爱赶时髦,跟潮流。从穿衣打扮,牛仔裤、七分裤、裙裤,还是烫发、高跟鞋、松糕鞋等,都是城里人先玩,乡下人才跟进。交谊舞、广场舞,跑酷、街舞,滑板、花样旱滑等等,都是首先在城市里兴起的。但中国传统文化的土壤还是在乡下,乡下人多少保留着传统文化,还习惯于尊拜祖先。尤其是过大年时,祭祖、续家谱是必不可少的,家谱也常常保存在乡下人手里并传承着。在过去,古人穿长衫的,一定是读书的士人或官吏们,自认为承袭着万世师表,看不起短衣打扮之人;乡下人基本是短衣打扮,这样干起活来利落。“长袖善舞,多钱善贾”,长衫、紫金衣带早已退出了历史舞台,短衣却一直在继续。记得在办公室里的一个乡下老同事,看见新来的同事给人倒水时小拇指冲着客人。事后,乡下老同事对新同事说:小时候在家如果是今天这样倒水,早被父亲骂死了。倒茶得大拇指冲着客人,倒茶时得点三下表示向客人行礼。

  无论城里人还是乡下人,儒家之少年“志于道,居于德,依于仁,游于艺”的教化,虽然其礼教过时,其文化精神还在。孔子的三十而立,是说“不学礼,无以立”,做人先得懂得礼,这样才知道尊重他人,所谓“立于礼,成于乐”。人到了四十才能做到“思修身不可不事亲,思事亲不可以不知人”,只有知行合一才能真正不惑。五十通晓了自然变化之道和社会演变之理,才能窥伺天命。到了六十一甲子,人顺应了自然、社会的内在变化,由不违拗而达耳顺。而要想做到庄子提倡的: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则是要好好静思修养才行。  乡下人是人类的腿,没有腿人寸步难行。城里人是人类的手臂,没有手臂,描绘不出人类社会。乡下人加城里人,才组合成了大脑,成就了完整的人类。人若是没有了大脑,就成了行尸走肉的僵尸。城里人与乡下人就是一部中国历史,合则兴,分则崩。城乡齐,政通和,民易使,风醇厚,与时进,中国梦。

上一篇:爱的悔悟散文 下一篇:爱的分量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