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散文

时间:2021-08-31

关于冬至的散文(通用5篇)

  冬至要来临了,节日的氛围越来越浓了。以下是小编分享的关于冬至的散文(通用5篇),欢迎大家阅读!

  冬至散文1

  清晨,我扯开帘幕,放眼窗外画面:楼宇亮晃晃,街道亮晃晃,车辆亮晃晃,行人亮晃晃。城市清明,没有雾霾。

  随手点开微信,提醒声便闪烁呼唤,“滴,滴——”不停,亲朋戚友一个一个跳出来,有祝福,有叮咛:记得今天要吃水饺哦。稍不留神,冬至便过去了一天。呲牙,苦笑。

  沿金洲大道向东,进入经济技术开发区,身陷雾霭。淡白的太阳蒙胧散射,百米开外幻影幢幢。

  城市内外,一半是凛冽,一半是清新。

  昨日,雨丝翻飞,草木颤栗,候鸟渺渺,行人寥寥。古人说,“阴极之至,阳气始生,日南至,日短之至,日影长之至”,故以“冬至”名。

  冬至怎么就到了呢?这一年剩下的日子屈指可数,我们还有很多很多的事没有做,已做的也没有全部做好。夏至日长,冬至日短。太息一声。

  有记者在媒体发声,解释为什么今年冬至提前一天。多事?无知?或许有,或许没有,或许,是为了所谓的普及年轻。突然记起小时候的往事,老农仰望天空,掐指默算,神经兮兮的唸叨犹在耳边:上半年是六、廿一,下半年来八、廿三,每月两节日子定,最多相差一二天。

  物候源于自然,规律早已隐藏在老祖宗的故纸堆中。天文专家谆谆善诱:公众应以紫金山天文台的发布为准?哭耶,笑耶?

  昨日冬至,今天爽心。现代科学的气象预报总在续写矛与盾的故事,说好了的阴天呢?又成为茶余的调侃,饭后的戏言。

  家乡谚语震荡时空:冬至雨,春节晴;冬至晴,春节雨。冬至不冷,夏至不热。懵懂了念想,冬至,是今天?是昨日?

  一株景观茶花树傲立风中,层层叠叠紧凑了苍翠的叶片,映衬嫣红,点缀花朵。岁月燃情,有凋残,有败落,也有璀璨的吐蕊,更有成长的等候。冬至,一阳始!

  冬至散文2

  又是一年的冬至,只是今年的冬至,似乎才是真正冬天到来的征兆,忘记了一切,只记得还有怀念。

  透过窗棂洒进几缕阳光,怀念成了一种恋,如同与一本书期期相遇,“千万本书中,独独挑中了这一本”,只记得选书时喜悦了。书籍再美,久不翻阅,也会慢慢变得苍白;随遇有缘,真诚不往,到头来,只是用如丝心事繁华了寂寥红尘。虽然,也曾有悱恻缠绵的故事,却在经年缝隙间行走不出结局。翻阅寂寞,怀念永远是藏在心底最深处的温柔。

  曾经花开灿烂如梦,期待满塘荷香,浸染心扉,一枚枚荷上流动的露,静绽为芳菲的素清颜,而今风过无痕,笑靥依旧如花,却在字里行间轻叹着似水流年。冬至怀念飘漫天,往事轻吟,尘香犹在,只是磐石边,弦已断,知音亦不知何处。

  在心境最柔和时拨动情绪,漫步思绪里,时间恍若静止。总以为用心灵的笔触,能把怀念悄然写进诗笺,如同轻挽衣袖,卷起月圆微影;只手挑捻,描绘兰衣梅裳。纯净的心,于幻意朦胧中,心灵有约,用百合的清露蘸着柔情,镌在梦想之间,留一方期许让灵魂驻足。

  怀念珍重,灵魂在温柔的平台上,轻舞飞扬,一曲又一曲;怀念深情,恍惚于半梦半醒间,涓潺倒流,一浪又一浪。着一袭素衣游走在梦与醒的边缘,褪淡那些沧桑无奈的情愫,在字里行间满是珍惜。生命给了我们无尽的选择,迫使我们不断地放弃,又不断地坚守。心香绕指,天涯几度,原来只是初遇见。

  冬至里写下这般馨香的文字,带着浓浓的暖意,深深的期许,为纪念心底那份怀念。今夜,“怀念”要听着梵音,带着真心,诚诚的祈愿:路,还在继续,一切美好都会有的。

  不是吗,你听一曲细水远长流,高山流水处已有歌声踏至。

  冬至散文3

  前日收到同学的一条短信,“百花开而春至,百川汇而夏至,百草黄而秋至,问候来而冬至”,这才惊觉,归去来兮,冬至已至,转眼之间,又是一年。

  相传冬至节源于汉代,盛于唐宋,相沿至今。《清嘉录》甚至有“冬至大如年”之说。这表明古人对冬至十分重视。人们认为冬至是阴阳二气的自然转化,是上天赐予的福气。冬至各地有各地的习俗,北方地区有冬至宰羊、吃饺子、吃馄饨的习俗,南方地区在这一天则有吃冬至米团、冬至长线面的习惯,而芜湖这边似乎是冬至要喝老母鸡汤。我本也想入乡随俗,但半天没找到卖老母鸡汤的店,便作罢,草草的买了些饺子了事。

  坐在桌边,吃着香喷喷的饺子,看着渐渐蒸腾起的热气,忽然就想起了那些逝去的时光,想起藏在岁月里的一些细节。为了一只桃子爬树,为了一块橡皮赌气,为了一本小说在课堂上走神,为了一场游戏扔下饭碗,为了一次赖床被拧耳朵,为了一次考试而彻夜鏖战,为了一篇文章写了又划,划了又写,那些散漫的时光,那些散落的点滴,串起了我以前的时光,没有光华四射,却也平静安康。

  而回首这一年,走过四季,走过自己,心中的感悟和种种经历恍若电影中的一个个片段,如果说自己是电影中的主角,却觉得有点牵强,毕竟回忆中的点点滴滴有太多的人与事,哪些事自己是主角,哪些不是,真的说不清,只是随着时间的慢慢流逝,人与心都曾有过疲惫,有过沧桑,当然,也有许多新的希望在不断发芽,重生。

  而这时冬至的到来,却让人格外的欣喜,虽然冬至是寒冷的开始,让人已有清晨帘幕卷清霜,呵手试梅装之感,然而“天时人事日相催,冬至阳生春又来”,我却仿佛能感受到阳气从地层下磅礴而来的气势,能听到地下万物的涌动,河流潺潺,草木新芽,春天的脚步也便发出了铿锵声响。

  毕竟,冬至阳生春又来,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

  冬至散文4

  冬至,很长一段时期在我的记忆中只是一个稀松平常的节气,就像一年当中的春分、秋分、夏至等节气一样,感觉没有特别之处。后来,略懂了些节气变更的规律,知道了冬至是一年之中白天最短,夜晚最长的一天,过了这天白天就会一天天的增长,阳气上升,同时会进入一年最冷的时候。真正意义上的严寒的季节就会从这天开始的。再后来,读了些书,开阔了眼界,多增长了一点见识,还知道很多地方是把冬至之日当成节日来庆贺的,有喝冬至酒、走亲访友、祭祀祖先等活动。流传着“冬至大如年”的说法。跟着翻阅了些资料、书籍,更知道庆贺冬至日,是有历史根源的。《汉书》中说,“冬至阳气起,君道长,故贺。”唐朝诗人白居易的《冬至夜思家》诗写道:“邯郸驿里逢冬至,包日灯前影伴身,想得家中夜深良,还应说着道行人。”,宋代诗人陆游的《辛酉冬至》写道:“今日日南至,家门言方寂然,家贫轻过节,身老怯增年。”原来,古人早就把冬至视为“阳气之至,阴气始生”的吉日,视为一年的开始,视为值得庆贺和思念亲人的日子,寄托着自己的情思。不仅如此,从一些古文的记载中,我们还能看到先人们对节气把握的`准确,理解的深刻,注释的祥细,为后人们丰富节日生活,赋予了多彩的文化内含。冬至日的到来,古代人们除了庆贺祭祀外,还从自然中悟到了调养生息,孕育精力,积蓄力量,以期积攒饱满的精力,迎接新的季节的开始,奏响新的节气的激昂乐章。只可惜随着时代的进步,这些好的传统和文化渐行渐远了,甚至好些人将它们遗忘得差不多了。如今至日的到来,似乎只有部分人还在挂一漏万地举行一些祭祀活动,别的一些庆贺之类的就很少见了。我们村子小,就十几户人家,几十口人,且都是来自五湖四海的人,到了冬至日这天,其他省份的人还记得到坟上焚纸祭祖,怀念先人。唯有我们本乡本土的人这天没有任何的表示。对此,我往往心中有些纳闷和失落,总认为本地人缺少情调和对自然的敬畏,硬生生地将一个有明显节令之分的节气给冷落了。对此,我曾不解地问族上的长辈,为什么我们本地人氏在冬至日没有任何的庆贺祭祀活动。老人们告诉我说,我们这一带的本地人,在几十年前也是会庆贺冬至日的。每当这日到来,会上坟祭祖,出嫁的女子还会携夫将子回乡为父母送福,族上人会聚在一吃吃喝喝热闹一天。只是几十年的工夫,由于战争频繁,人们背井离乡,生活在风雨飘遥之中,这此习俗就失传了。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日本鬼子入侵以后,乡人们到处逃难,无家可归,几年时间里一些好的传统和庆贺活动都在生命的朝不保夕中丢得差不多了,包括冬至日的庆贺。我听后,不禁为包括冬至日在内的一些传统文化的丢失而叹息,更对日本鬼子的灭绝人性无比憎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