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小暑散文(2)

时间:2021-08-31

  写小暑散文2

  小暑是二十四节气的第11个节气,也是人体阳气最旺盛的时候,“春夏养阳”。所以人们在工作劳动之时,要注意劳逸结合,保护人体的阳气。

  “热在三伏”,此时正是进入伏天的开始。“伏”即伏藏的意思,所以人们应当少外出以避暑气。民间度过伏天的办法,就是吃清凉消暑的食品。俗话说“头伏饺子二伏面,三伏烙饼摊鸡蛋”。这种吃法便是为了使身体多出汗,排出体内的各种毒素。

  天气热的时候要喝粥,用荷叶、土茯苓、扁豆、薏米、猪苓、泽泻、木棉花等材料煲成的消暑汤或粥,或甜或咸,非常适合此节气食用,多吃水果也有益的防暑,但是不要食用过量,以免增加肠胃负担,严重的会造成腹泻。

  民间还有:“冬不坐石,夏不坐木。”的说法。暑过后,气温高、湿度大。久置露天里的木料,如椅凳等,经过露打雨淋,含水分较多,表面看上去是干的,可是经太阳一晒,温度升高,便会向外散发潮气,在上面坐久了,能诱发痔疮、风湿和关节炎等疾病。所以,尤其是中老年人,一定要注意不能长时间坐在露天放置的木料上。

  写小暑散文3

  小暑之季,气候炎热,人容易心烦不安,疲倦无力。在自我养护和锻炼时,我们应按五脏主时,夏季为心所主而顾护心阳,平心静气,确保心脏机能的旺盛。

  人体的情志活动与内脏有密切关系。不同的情志刺激可伤及不同的脏腑,产生不同的病理变化。中医养生主张一个“平”字,也就是说,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可有过激之处,如喜过则伤心,心伤则心跳神荡,精神涣散,甚至精神失常等。喜为心之志,这“喜”是在不过的情况下,舒缓紧张的情绪,使心情舒畅气血和缓。

  我国的气功中,讲究运气调息,要求气息出入于鼻端绵绵若无,目的是通过呼吸调整心律,因为当人的心神不安静,心律便会不正常,心律不正常时,人的呼吸也就无法做到平缓。所以,我国古代的养生术中,虽然主要宗旨是提高肾脏的机能,而其入门的基础,却是从调心开始的。在炎热的暑天,人体内的血流加快,心脏负荷大,所以保持心情的平静与愉悦是非常重要的。

  听音乐舒缓精神

  听音乐,可使人忘却夏季炎热的烦恼,音乐悠扬舒缓的旋律、节奏、音调,对人体都是一种良性刺激,“听曲消愁,有胜于服药矣”。

  研究表明,听音乐能消除心理压力,提高运动能力,加强神经衰弱患者的行动能力。饭后听音乐,对老年人也大有裨益。明代龚延贤在《寿世保元》中说:“脾好音乐,闻声即动而磨食。”道家也有“脾脏闻乐则磨”的说法。听柔和轻松的音乐,可以配合进食;而饭后欣赏音乐,可以使元气归宗,乐以忘忧,健脾消食。

  1972年,波兰政府根据几位病理学家和音乐学家的建议,设立了第一个“音乐治疗研究所”,颇见奇效。医生给病人的“药”是一张德国古典作曲家巴赫的音乐唱片,“每日三次,饭后服用”,使按时欣赏音乐的病人所患多年的神经性胃病痊愈。不久,英、美、日等国有的医院也采用了音乐治疗的方法。

  从现代医学角度来看,美妙的音乐,使人体产生和谐的共振,通过中枢神经系统,促进血液循环,增强心脑肝肾功能,增加胃肠蠕动和消化腺体分泌,有利于新陈代谢。

  坐享清福易衰老

  很多老年人在退休之后,便逐渐变得闲散懒惰起来。他们认为,自己辛苦了大半辈子,现在也该享享清福了。却不知,坐享清福反而更容易让人衰老。有位科学家曾说过:“人体器官得不到应有的锻炼,同器官过度紧张一样,都会影响身体健康。”

  老年人如果每天无所事事,过于追求舒适的享受,时间一久就会使体力和智力懈怠下来,让人变得百无聊赖,思想空虚,于是脑子里的失落感和衰老感便会慢慢的油然而生。在这种消极的思绪中,精神会变得萎靡不振。而且,因情绪的长期抑郁,还会导致人体各器官的生理功能紊乱,本来老年人的身体就在走下坡路,如果这样下去只会使人衰老的更快。

  此外,一个人终日闲坐不动,还会导致血液循环流通不畅,极易发生皮下水肿和肌肉萎缩,从而使内脏器官退化更快,衰老也就如影相随,相伴而来了。

上一篇:散文 小暑 下一篇:写景散文摘抄冬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