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事散文:飞云庵小记(2)

时间:2021-08-31

  后殿的正殿供奉的是关公关帝爷,只见他手持偃月大大,枣红色的脸,飘逸的胡须,煞是威武。我看庵里做法师什么的基本上就在这里做,这也许就是主殿。

  其左侧偏殿供奉的是千手观音,这间殿又小又窄,黑咕隆咚的。

  右侧是厨房,厨房不小,可惜窗户开得太小,光线不足,也显得好黑,庙里烧的是柴草,整个屋子被烟熏得黑不溜秋的,大米和油是香客们带来的,青菜是庙里自己的菜园种的,也有些是信徒们带来的,反正他们都是附近的村民,也没什么好吃的菜蔬。那次我岳母在那里为岳父超度亡灵时,我特意到街上买了不少的时兴好菜,但是在庙里一连吃了两顿后,我真思念家里平时的饭菜了!因为庙里的食物真是太难吃了,所以说庙里的和尚尼姑是苦行善。

  飞云庵建庵的时间不久,老人还记得第一来此落住的第一代尼姑的模样。如今一代一代传到现在已经是几十年的历史了。升仙的尼姑们就葬在庙的左边的塔林里,每过世一个尼姑就建一座塔。塔全部用砖砌成,虽然小也分好几层。

  在这块地方,飞云庵是一个化解矛盾的圣地,因为庵里的历代的尼姑都是个十分和善、慈祥而又善解人意。记得20年前的那个老尼姑,当时我去时就有80多岁了,眼睛耳朵都不好,可是她的信徒遍及这方圆几十里,我每次和爱人去看望她时都碰到来看望她的人不少。我儿子当时也在岳母的要求下拜这老师傅当徒弟的,据说是因为寄名后将会容易养,于是他就有了“胤龙”的法名。而我是个真不信佛的人,不过我当时认为让儿子当当和尚也不妨,也就是个俗家弟子。据当时老尼姑讲,要等到孩子18岁之后才来注销法名。当时还慎重其事地写好两张字据。

  18年一瞬间的事,当时的老尼姑早已作古,现在住持的老尼也年过七旬,她慈眉善目,和香客们轻言细语地谈话,传播着佛教教义,排解信徒们生活中的烦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