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鸣岐山有余韵散文

时间:2021-08-31

  夜已经深了,雨也停了,虽然这个夏季来得格外迟,不过,今天夜里我却感到了一丝燥热,都市生活让我的躯体变得疲惫而懒散,这时候我不由得想起古人的一句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只可惜,在这钢筋水泥的丛林里,我无峰可望,无谷可遁,又要如何降下了欲望的帆,停泊在宁静的港湾,让自己的身心好好地休憩一番呢。

凤鸣岐山有余韵散文

  窗外无风也无声,只有昏黄的路灯在黑墨般的树影里投射下斑驳的光芒,对面的高楼挡住了星辰,也看不见洗心的月辉,然而,就在这个时候,我却听见了若有若无的乐曲声,从高楼某个黑暗的窗口传出来,撩拨着我的心灵,顿时,我整个人仿佛身在一片郁郁葱葱的森林中一般,耳边都是鸟鸣之声,间或夹杂着几声嘹亮的蝉鸣。悠悠然的琴声中,我听到了流水洋洋,听到了高山巍巍,令得我的心境也陡然一宽,身子仿佛悠悠然攀登上了高山,大千世界尽在脚下,整个人都仿佛不在方圆之中,眼前是连绵起伏的冈峦,仿佛大自然的经络一般,抬起头来,我看见空中飞过了一只鸾凤,而百鸟则在它的背后紧紧跟随,高鸣着随它而去,直上云霄……

  我终于想起来了,这是我曾经听过的《百鸟朝凤》啊,然而,这曲子却又和我以前所听过的《百鸟朝凤》有所不同,我曾经听过的是唢呐曲《百鸟朝凤》,它高亢有力,响遏云霄的曲调仿佛一壶陈年的老酒,能够让人从春秋直接醉到冬夏,让人的心中仿佛有一团燃烧的酡红,它如纤夫的号子般嘹亮,它如壮士扬鞭般豪迈,它用辛辣烘干了岁月,让人感到心也瞬时间炙热了起来。然而,我现在耳边所听到的这首曲子就不一样了,它除了完美地再现了百鸟朝凤的意境以外,更多的却是给人轻快活泼的感觉,它让人感到如梦似幻的雨滴晶莹地下落,打在地面上仿佛大珠小珠落玉盘,森林被一片水汽云雾所氤氲,给人一种云淡风轻的感觉。一些雀鸟隐藏在桃花的深处,婉转的啼鸣似乎是遗落在草尖的情话;一些白鹭从波光粼粼的水面掠过,和水底的每一块石头打招呼;到了高潮处,一只凤凰从高空掠过,鸣叫声掠过梧桐幽篁的上空,凝聚成了一个凤鸣岐山的不朽传说。

  终于,我听出来了,这首曲子并不是我曾经听过的唢呐曲,它竟然是一首钢琴曲。用钢琴来演绎一首如《百鸟朝凤》般具有独特民族韵味的乐曲,这是我所料想不到的,顿时一种奇妙的感觉涌上心头,我的嘴角露出了一丝浅笑,那些烦躁和郁闷的心情刹那间一扫而光。果然,音乐是能够改变一个人的,我的心中这么想着。

  我依然无心睡眠,美妙的《百鸟朝凤》钢琴曲始终萦绕在我心头,令我不由得想要探寻一番。经过了一番研究我发现,中国传统音乐种类繁多,远比我想象的复杂得多,其分类也存在着不少交叉,不过大致来说可以分成那么五类:民间歌曲、民间歌舞音乐、民间器乐、民间说唱音乐和民间戏曲音乐,而这五类又分别能够分成一些不同的小类,举个简单的例子,如民歌又能够从功能、体裁等多个不同角度进行分类,分成山歌、号子、小调等类别。西方音乐体系自然也是十分复杂的,根据表现形式、曲名、曲式结构、演奏方法等,有不同的分类,单单以器乐作品来说,就能够按照不同的分类角度分成很多不同的类型,如标题音乐和无标题音乐;室内乐和交响音乐;单声音乐和多声音乐等,如果根据器乐曲的体裁来分,又可以分成前奏曲、序曲、套曲、小步舞曲等不同的类型。

  西方音乐有着西方音乐的风味,中国传统音乐也有着中国传统音乐独特的民族韵味,比如说,从音乐的调式来看,中国传统音乐大多都采用五声调式,也就是说是用宫商角徵羽这五个音组成的调式,由于五声相对简单,所以在这基础上又产生了六声调式和七声调式,由此可见,光是从调式上就能够看出中国传统音乐和西方音乐之间有着明显的不同。另外,在表现形式上,中国传统音乐强调形散神不散,很少采用和声的方法,在旋律上通常用的是单旋律的方式。

  若只是这么草草一看,中国传统音乐和西方音乐还真的是风马牛不相及,要想揉到一块儿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但是我却分明听到了如《百鸟朝凤》钢琴曲般美妙绝伦的钢琴改编曲啊。看来,随着我国音乐人的不断探索和努力,已经能够用西方乐器来展现东方传统音乐的独特魅力了。就拿《百鸟朝凤》来说吧,原本它是一首唢呐曲,想想唢呐那高亢嘹亮的曲调,就知道和淙淙流水般的钢琴,应该是怎么都揉不到一块的吧,但是,我们聪明的中国音乐人却还真的做到了将两者完美融合呢,钢琴曲《百鸟朝凤》不仅具有东方神韵,更巧妙地运用了各种钢琴演奏的技巧。

  说起钢琴传入中国,这时间还真的不是很长,最多也就只有百年的时间,大概是在清朝中叶之后才传入的,一直到20世纪30年代之前,中国的.钢琴曲创作还在萌芽阶段,国人更多演绎的是欧洲优秀的音乐作品,但是,中国音乐人孜孜不倦地努力,尝试着通过钢琴的多声性来完善中国传统音乐的单声思维,因此才有了如《百鸟朝凤》般优秀的钢琴作品。

  《百鸟朝凤》是一首著名的民间唢呐乐曲,属于鲁西南地区的吹打乐,它原本属于北宋“唱赚”和“诸宫调”中“缠达”这种结构,它的前面有一个引子,下面只有两个曲调循环间用,全曲展现了对虫鸟鸣叫的细腻模仿,但是,或许因为它是民间口耳相传的作品吧,所以相对来说在编曲等方面还是比较粗糙的,1973年,我国著名钢琴作曲家王建中为其注入了新鲜的血液,将其改编为《百鸟朝凤》钢琴曲,开启了中国式钢琴曲的先河。

  如果要改编成钢琴曲的话,继续沿用“缠达”的结构显然是不合适的,这也不适合用钢琴来展现乐曲,所以,王建中在改编成钢琴曲的时候,对它做了特殊的曲式结构修改,王建中将曲调分成了五段,在沿用中国传统曲式“循环体结构”的同时,加入了一个前奏和一个尾声,这样就形成了五段,同时还在其中加入了一些自由节奏的散板,这样做的话不仅使得整首乐曲具有中国传统乐曲的风格“形散神不散”,而且还融入了西方曲风的风格。中国文化强调的是天人合一,可以说《百鸟朝凤》钢琴曲便很好地体现了这种思想,从表面上看,它和传统音乐一样没有固定的结构布局,相对比较自由,呈现多段散体性结构,但是,如果仔细分析其每一句乐曲气息的时候就会发现,它是在散中追求统一,这既体现了中国传统乐曲的闲适恬淡,又和严谨的西洋传统曲式相互应和,真可以说是独具神来之笔。可以说,这不仅只是一首简单的乐曲,《百鸟朝凤》钢琴曲体现的是中国人独有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