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节的散文2篇

时间:2021-08-31

  过一个元宵节,不用红玫瑰,有诗歌和脉脉的眼神就够了。以下是小编分享的关于元宵节的散文,欢迎大家阅读!

  乡村元宵节

  乡村的元宵是从白天开始的。晚上游灯,白天游神。游神,就是抬上菩萨到处走一走。乡里人体谅菩萨整年正襟危坐,要管人间万事,很累,还捞不着一次公费旅游。春天到了,百姓可以到野外踏青,菩萨有腿却哪里也去不了,纯朴的百姓愿意在元宵节那天,当一回菩萨的“腿”,带他们到村里村外走走。

  菩萨坐不惯汽车,即使有宝马,也到不了沟垄巷陌;八抬大轿是古代官员坐的,博物馆里有。百姓泥腿子出身,备不了,找出几把老旧的太师椅,因陋就简做成菩萨的座椅,那太师椅的颜色犹如农人脸上的黧黑。百姓也有一点小小的私心,菩萨走门串户,也捎带着给百姓送来吉祥和平安。

  菩萨出巡,从香烟缭绕的寺庙下乡,“肃静”“回避”的牌要举得很高的,但菩萨不嫌热闹,敲锣打鼓就不用多说,开路要四门铳枪,铳声比春雷还响。引路的除了租来的高头大马,富裕起来的农人与时俱进,西装革履,开上一溜的小轿车,有意无意地要把菩萨出游弄成高规格的出访,乐此不疲,也不管坐在椅子上的菩萨会不会心存嫉妒。

元宵节的散文2篇

  农人为了愉悦菩萨也愉悦自己,穿上只有在戏台上才能看到的服装,彩旗飘扬,十音八乐、舞龙狮、踩高跷、跑旱船甚至扭秧歌,会什么就来什么,不会的也要经过大半年的训练。比较有特色的是大钹队,清一色的乡村妇女,穿大红大绿的衣裳,手里拿着两面铜大钹,指挥的鼓声一响,组成阵势的妇女们扭动略显僵硬的身体,整齐而又粗枝大叶地做出各种姿势,配合脚步的移动,手上的钹齐鸣,似乎要攻伐什么,让人仿佛回到古战场。她们尽情地让钹发出轰天的声音,不是要证明她们红装武装都爱,而是要让人们看看,她们的文艺细胞并没有随繁重劳作的汗水而流淌干净。元宵节看作一次农人自发的文化下乡更贴切。

  典故一定要搬上一些的,比如八仙过海,老旧了,但没有多少文化的老年人喜欢,戏剧舞台上有《十五贯》和娄阿鼠,那年是鼠年,刚好可以扮演,走在路上也给农人一些警戒。晚上观看游架子灯,不提防就有一只老鼠从动画片里蹿到架子上,细看却是惟妙惟肖的“米老鼠”。不禁纳闷:这美国的米老鼠什么时候要拿到签证,到中国来欢度元宵节了?说农人朴拙,他们还挺幽默的,连这样的国际玩笑都敢开。不知道中国的土菩萨喜不喜欢这洋玩意。

  在爆竹声声中,菩萨大概也来不及细想。他们的身前身后都有十音八乐和戏曲演唱,农人大概也知道菩萨不喜欢流行歌曲,就咿咿呀呀地唱了一路,不管菩萨烦不烦。菩萨经过的地方,农人总要燃起一堆火,不知是天冷时要给菩萨烘暖,还是预示今年自己今年的家景要红火。鞭炮是要放的,越响越好,菩萨的耳朵耐得住高分贝的噪音。各家各户要争着给菩萨压岁钱,用红绳子系好,挂在菩萨的脖子上,没人想到这是把菩萨当走亲戚的小孩,更不会想到天国究竟流不流行收红包。

  走一段距离,就有一户人家在门前的场上摆好供品,请菩萨驻足喝一杯茶,这叫“接茶”。菩萨自然不能拒绝,来者不拒,停下来喝点茶,吃些点心。几乎所有的人家都在杯中斟满了档次不一的美酒,无论如何,菩萨是要喝一杯的。这一路走走停停,吃吃喝喝,菩萨的肚量和酒量还真行。

  酒酣的菩萨颠簸了一天,还不能提早休息,晚上游灯还得隆重出席,一切照旧,只是游行的队伍中多了各种灯。火树银花,一夜鱼龙舞,让人仿佛回到了宋朝。这里的元宵灯就是从宋代一直流传下来的。英国史学家汤因比愿意生活在中国的宋代,不知道他看了乡村元宵灯后会有什么感慨。

  菩萨是不会感慨的,从白天到晚上,一路醺然,这回爆竹声稀落了,该好好安歇了。这一个难眠的元宵夜,就让它在各家各户门前的大红灯笼里继续明亮吧。

  浪漫的元宵节

  我一直以为中国是没有情人节的,七月初七是传统的七夕节,但那是传说中牛郎织女鹊桥相会的日子,秦观的《鹊桥仙》写得缠绵悱恻:“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渡。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长久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但七夕节只是牛郎织女的情人节,因为七夕节也称为“乞巧节”或“女儿节”,少女们要于此夜陈设瓜果,朝天礼拜,向织女“乞巧”,乞求天上的女神能赋予她们聪慧的心灵和灵巧的'双手,让自己的针织女红技法娴熟。她们是否祈求爱情,肯定会的,但也只是祈求而已,七夕相会的只有神话传说中的牛郎织女,不是现实中遭礼教束缚的人们,当然也不包括这些一厢情愿的纯真少女了。“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对爱情只有朦胧的向往,并没有实际行动。所以我认为,七夕节并不能算情人节,最少不是严格意义上的情人节。

  中国青年男女也有过浪漫的时节,在宋朝的元宵节,郁积的柔情在火树银花上绽放、燃烧。古人强调男女之大防,青年男女绝少有亲近的机会。元宵佳节,少女们可以结伴出来游玩赏花灯,礼教严防密守下的一个疏忽,给青年男女提供一个一见钟情、约会的机会。女词人朱淑真所写的《生查子》就描写这样的情景: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也有人说这首词是欧阳修写的。作者是谁,并不重要,让人喟叹的是词中所写的爱情悲剧。去年元宵节约会,今年的元宵只有明亮的月和璀璨的灯光照亮脸上的泪痕。这中间有多少曲折,发生了什么变故,不得而知。但这样的悲剧在当时很有普遍性。在古代,中国式的浪漫总被泪水浸透,也难怪现在的青年人记不起我们中国曾经也有过情人节,纷纷过西方的情人节,给情人送红玫瑰。

  民间有在元宵节为爱情祈愿的习俗。在台湾,还有未婚女性在元宵夜偷摘葱或菜将会嫁到好丈夫的传统习俗,俗称:“偷挽葱,嫁好尪”、“偷挽菜,嫁好婿”,希望婚姻美满的女孩,要在元宵之夜到菜园里偷摘葱或青菜,期待未来家庭幸福。在广东揭阳榕城,元宵之夜“行彩桥”的风俗流传年代甚久,年轻的小伙子“行桥肚(或摸狮肚),娶雅嬷(即漂亮妻子)”;姑娘们拿石块或竹枝掷溪中说:“掷(或行)桥中,嫁雅翁“(即俊俏的丈夫)”。但也只是祈愿而已,更多的人还是把婚姻交给“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自己的婚姻不能自己主宰。

  在元宵节恋爱成功的概率低,所以戏剧舞台上翻来翻去就是那些让人羡慕的爱情佳话。如传统戏曲陈三和五娘是在元宵节赏花灯进相遇而一见钟情,乐昌公文与徐德言在元宵夜破镜重圆,《春灯谜》中宇文彦和影娘在元宵订情。但这样的喜剧很少,更多的人心中的情犹如元宵节放的礼花炮一般,升上天空,绽放的时间很短暂,然后就凋谢,只剩下一地的炮纸。

  我们看看辛弃疾那首写元宵的《青玉案》: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在朦胧的花灯灯光中,突然眼睛一亮,爱上一个笑语盈盈的女子,这爱的速度太快,也注定它会很快消失。这个被单方面爱上的女子很快淹没在看灯的人群中,男子一直在寻找,终于在灯火阑珊处看见了她。但看见了又能怎么样呢?走上去向她表白,还是回家之后象舞台上的文弱书生害单相思?中国人骨子里就缺乏敢爱的勇气,爱了碰到礼教的硬墙,又不敢恨,以头撞墙的更少。也难怪,自由恋爱要等到上个世纪才得以实现。


 更多相关文章推荐阅读: 

1.精选元宵佳节的情感散文

2.元宵佳节的经典抒情散文

3.有关元宵佳节的情感散文

4.关于元宵节的随笔散文

5.元宵佳节的经典情感散文

6.有关于元宵佳节的散文

7.元宵的抒情散文精选

8.关于元宵节的经典散文

9.元宵寄语散文

10.有关元宵节的情感散文

【元宵节的散文2篇】相关文章:

1.元宵节的唯美散文

2.关于元宵节的精美散文

3.关于元宵节的散文精选

4.有关元宵节的精美散文

5.元宵佳节的情感散文

6.精选元宵佳节的散文

7.元宵节的散文精选

8.元宵节的散文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