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节的唯美散文

时间:2021-08-31

  透过无叶的梧桐树桠,圆月显得斑斑驳驳,影影朣朣。以下是小编分享的关于元宵节的唯美散文,欢迎大家阅读!

元宵节的唯美散文

  元宵佳节话“元宵”

  正月十五是元宵节,这一天,全国各族人民闹花灯、燃焰火、放鞭炮、舞狮子、划旱船、踩高跷……欢度元宵佳节,而且家家户户吃“元宵”。

  关于元宵节,早在2000多年前的西汉就有了。元宵赏灯始于东汉明帝时期,到了汉文帝时,已将正月十五定为元宵节。司马迁创建“太初历”时,已将元宵节确定为重大节日。

  正月十五吃元宵,在我国由来已久。早在宋代,民间就流行一种元宵节时吃一种新奇食品“浮元子”,后称“元宵”,还美其名曰“元宝”。

  元宵又名“汤圆”,以白糖、玫瑰、芝麻、豆沙、黄桂、核桃仁、果仁、枣泥等为馅,用糯米粉包成圆形,可荤可素,风味各异。可汤煮、油炸、蒸食,有团圆美满之意。据说陕西的汤圆不是包的,而是在糯米粉中“滚”成的,或煮食,或油炸,寓意“热热火火”,“团团圆圆”。

  说起“元宵”的来历,还有一个美丽的传说。

  说的是汉武帝时朝中有个奇人叫东方朔,诙谐幽默,足智多谋,而又心地善良,人称智圣。有一年冬天,长安城接连下了几场大雪,东方朔奉命到御花园给皇帝折梅花。他刚走进园门,突然发现有个宫女泪流满面,欲投井自尽。东方朔立即向前将她扶起,因为其故。宫女说:“我叫元宵,家有双亲及一个妹妹。自从进宫后,我再也没有见过家人。每到过年,我更加思念亲人。觉得自己不能在父母跟前尽孝,真是生不如死,便想一死了之。”

  东方朔听后,深表同情,并告诉她说:“我一定设法让你和家人团聚。”

  元宵听后,遂放弃轻生的念头,回到宫中,等待与父母妹妹团圆。

  有一天,东方朔独自出宫,他来到长安街上,在闹区摆了一个占卜摊。这时有不少人前来求他占卜卦吉凶祸福。不料,每个人占卜的签语都是一样:“正月十六火焚身”。

  消息传开,人们议论纷纷,人心惶惶,大家陆续前来向东方朔求问解救办法。东方朔慢条斯理地告诉大家:“正月十三傍晚,火神爷派赤衣神女下凡查访,她奉旨火烧长安城,我把抄录的偈语给你们,可让皇帝想法解救。”

  说完,东方朔扔下一张红帖,扬长而去。老百姓捡起红帖,赶紧送到皇宫,太监立即禀报给皇上。

  汉武帝接过红贴,只见上面写着:“长安在劫,火焚帝阙,十五天火,焰红宵夜”。武帝看后大惊,急忙请东方朔解读红贴。东方朔沉思良久,然后对皇上说:“听说火神君最爱吃汤圆,宫中的宫女元宵不是经常给你做汤圆吗?十五晚上可让元宵做好汤圆,万岁焚香上供,传令京都家家都做汤圆,一齐敬奉火神君。再传谕臣民一起在正月十五晚上挂灯,满城点鞭炮、放烟火,好像满城大火,这样就可以瞒过玉帝了。此外,通知城外百姓,十五晚上进城观灯,杂在人群中消灾解难”。

  武帝听后,十分高兴,立即传旨按照东方朔的办法去做。

  到了正月十五,长安城里张灯结彩,游人熙来攘往,热闹非凡。宫女元宵的父母也带着妹妹进城观灯。当他们看到写有“元宵”字样的大宫灯时,惊喜的高喊:“元宵!元宵!”元宵听到喊声,循声寻找父母,终于和亲人团聚了。

  人们如此热闹了一夜,长安城果然平安无事。汉武帝大喜,便下令今后每年的正月十五,家家户户做汤圆供火神君,同时正月十五全城挂花灯,放烟火。宫女“元宵”做的汤圆最好,于是人们就把汤圆叫“元宵”,正月十五这天就叫做元宵节。

  记忆里的元宵节

  按照我国的传统习俗,只有过了元宵节,年的气氛才渐趋平淡,只有出了正月,年才算彻底过完。这期间,从大年初一到正月十五,人们都沉浸在春节的祥和氛围中,城市乡村处处飘荡着喜庆的中国红,人们走亲访友,互动娱乐,享受着春节的团聚和喜悦,也将传统的年俗文化演绎到极致。

  春节假期虽过,但热热闹闹的年味儿并没有戛然而止。大街两旁整齐悬挂着的一排排红灯笼、公园里熙熙攘攘悠闲踏春的人群、各地踊跃开展的民俗文化活动,都将传统的中国年渲染的异常喜庆,而正月十五元宵节,更是将年俗文化推向了高潮。在城市,观灯展、猜灯谜、各种文化演出精彩纷呈;在乡村,更是一派喜庆祥和的节日气氛,传统的赶庙会、扭秧歌、踩高跷、跑旱船、唱大戏、舞狮子等节目热闹非凡;时代气息浓郁的乡村游,近年来也成为了元宵节期间人们非常热衷的好去处,随着美丽乡村建设的推进,越来越多的特色乡村被挖掘出来,打造成文化底蕴深厚、传统特色浓郁的典型样板,成为了一颗颗点缀在时代画布上的精彩亮点。

  面对热闹喜庆的节日场景,脑海中常常浮现出一幅古旧的画面,泛黄的记忆里,是那些曾经陪伴过自己年少时光的点点滴滴。小时候,对过年的渴望总是那么强烈,穿新衣、戴新帽、吃美食、放鞭炮,似乎成了年对小孩子特有的诱惑。数着日子盼过年,喜气洋洋迎新年,欢天喜地闹新年,畅快淋漓乐翻天,成了儿时过年的典型特征。大年初一枕头边的新衣,隔着门缝挑着竹竿放起的鞭炮,院子里柏树枝燃烧发出的噼噼啪啪的声响,大街上搭起的高大秋千,还有我们围在一起打扑克的痴迷样子,都成了如今回忆起儿时过年时别样清晰的画面。

  而民间素有“小年”之称的元宵节,对于我们来说,不仅是年的终结,更是体现传统文化魅力,且有着悠久传说的一个节日。相传在远古时代,天庭的一只神鸟被人间猎人射杀而亡,天帝由此迁怒世人,准备在正月十五这天放火焚烧人间,后来人们得知消息,群策群力应对,决定在正月十四、十五、十六这三天内,家家户户挂红灯笼、点鞭炮、放焰火,以迷惑得令下凡放火的天兵,从而得以逃过劫难。后人也以挂灯笼、点鞭炮、放焰火的形式,来纪念这新的一年第一个月圆之夜,谓之“元宵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