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吃货的的骑行之路的散文(2)

时间:2021-08-31

  过玉田离蓟县近了,天越来越晴,天也渐渐暗了。

  蓟县并不大,我的感觉还不如我的家古冶区繁华,除了紧邻城区的几条街道林立着方格子高楼,剩下的房子显得很低矮。城区的车辆除了在一早一晚显得多,多得让你觉得这个城市怎么突然显得繁华了,然后突然地在下一个时段都消失,让你不知所措。

  渔阳鼓楼在城中心,独乐寺,白塔寺紧挨着,其实它们就在一条南北中心线上,大以前是一个寺庙后来被居民住宅分隔开,形成了不相干的两座独立的寺庙。

  梁思成曾登独乐寺观白塔并写下文字“登独乐寺观音阁上层,则见十一面观音,永久微笑,慧眼慈祥,向前凝视,若深赏蓟城之风景幽美者。游人随菩萨目光之所之,则南方里许,巍然耸起,高冠全城,千年来作菩萨目光之焦点者,观音寺塔也。塔之位置,以目测之,似正在独乐寺之南北中线上,自阁远望,则不偏不倚,适当菩萨之前,故其建,必因寺而定,可谓独乐寺平面配置中之一部分;广义言之,亦可谓为蓟城千年前城市设计之一著,盖今所谓“平面大计划”(Grandp1an)者也。”

  过了晚上九点,蓟县马路上很冷清。

  找好旅店,洗去一身的尘土和文友通电话,她开车接我去吃饭,上次和她见面还是去年,一晃这么些日子,见到她发现她越发显得白了,也许是宅得够久缘故。我本来有些口吃间些口齿不清,见到她还是紧张,越发的不自如。晚饭点了三个菜:苦瓜凉拌,蓟县小炒,水煮鱼。我吃着蓟县小炒味道和我吃过的什么小炒差不多,都是用些本地蔬菜加上肉和虾之类的混在一起,水煮鱼味道稍微淡了,麻味不足,辣味少一些。

  我们谈了些闲话,淡淡的,随意随和。

  当服务员给我们介绍菜品的时候,文友一下听出来,服务员是东北人。我也听出来了,她和我同样敏锐、感性。

  那天是她儿子生日,临送我之前她去肯德基给孩子买了套餐,我在门口等着她。

  晚饭,是她付的帐

  第二天出发前我给她短信:我们走了,谢谢款待,时间匆忙,下次还来,再来的话,多呆几天,好好玩玩,走起。她回:好的路上小心。

  下次再去蓟县一定要多玩儿几天,去爬府君山。

  希望文友一家幸福。

  清早的蓟县是清静的,沿着向东的主街道我们骑行,不经意发现一条街里有卖早点的,误打误撞,这条街是专营小吃的,我们再往北走发现一个门市脸上写着,蓟北馄饨王的招牌,凑上去看了一眼,看见一口大锅里面热水滚着,里面翻滚着一层馄饨,边上还有一口小锅,一个小伙子不断用勺子把肉馅挖成一个大拇指甲盖大小的肉丸子,不停地往锅里放,这是怎么个吃法?三个人商量一下就在这里吃,我问了一下馄饨一碗五元还有三个小丸子,另加丸子一元六个。我们每人一碗多加一元丸子,我出于好奇凑到锅边看,只见把锅的女师傅往大碗里用漏勺捞馄饨,馄饨数量比我家的多不少,半熟的丸子从小锅里放到大锅,她飞快地捞出熟了的丸子再加一勺丸子汤放在碗里,然后递给我。

  碗里的馄饨很饱满,如果饭量小一点的一碗馄饨足够了,小丸子水灵,里面姜放得不少,味道鲜,加上丸子汤的勾兑,这味道好美,一块钱一根的油条松脆。

  蓟北馄饨王的名字起得够大,这条街有两家和他同样的做法,不过没敢起这个名字。

  蓟县馄饨味道不错,不过我们是过客,吃完早饭,马不停蹄三人骑车去迁安。

  走这条线路之前在网上查了一下,我们三天要走的路程大概三百六十公里,第一天从出发地到蓟县基本上都是平路,路程一百二十三公里,难度相对小。第二天从蓟县到迁西冷口里程大概一百四十多公里,以我的水平来说最多七八小时就可以抵达。不过这次和我一起走的两位老哥哥年龄稍微大一点儿,头一天的兴奋劲一旦过了,接下来的疲劳会很折磨人,加上这段路山路多一些,相对难度大些,但是我认为怎么慢,天黑之前也能到达。

  有时候,事情的发展并不会朝着你预想好的方向走,困难无处不在,而理想愿望总在现实面前不堪一击。早上吃完早点还没骑多远,“高兴”的脚伤发作了,走走停停,幸好我准备了云南白药,给他用了以后疼痛减轻了一些,我们接着往前走。

  结伴骑行的速度并不是最快的那个所决定的,如同木桶现象,最短的最慢的才是最终的决定因素。我刚骑行了一个七百二十公里的唐津京承小环线,已经适应了这种马不停蹄的游走,“傻哥”还是在四月走的延安,“高兴”哥头一次走这么长距离,以前他走得最远的都是一天一百公里以内。现在回想,那天当我心里不停埋怨他们,嫌他们慢的时候,我更应该看到他们不停前进的坚持,如果没有这种坚持,也许不会有我们三天来体会到的乐趣。

  每到坡顶我回头望两个老哥用力地往上骑,我恨不得分身变成他们,给他们一份力量,可这些都是幻想,谁也没有办法替代别人,我希望他们现在和我一样回忆那三天里的风风雨雨,自己体验过最真实的累并快乐着。

  一百四十多公里的路,我们三个走了将近十个小时,抵达北冷口翻过陡坡就是青龙县,到温泉旅店时,天色已经一团漆黑,山梁上的长城黑漆漆的,用车灯照向他们,残破的敌楼连着城墙顺山脊蜿蜒,几百年的风雨侵袭让它们越来越沧桑。

  骑行了一整天,我们中午匆匆吃了拉面又开始赶路,到晚上肚子已经咕咕叫了,温泉老板给我们介绍了一家饭店,我们来不及换掉骑行服就跟着他赶紧去。紧挨着路边的小店亮着灯,我们进去的时候还有一桌人在喝酒,他们看见我们都站起来,热情地跟我们握手,有一个喝得有些高,兴奋的和我们合影,我有些不好意思。小店挺干净,老板娘是丰润人,小老板青龙本地人曾经在古冶赵各庄做过厨师。看着菜谱,我点了一道当地的特色——水豆腐,不一会,水豆腐端上桌,大大的一盆,类似我吃过的豆腐脑,但是比豆腐脑显得糙,上面也没有卤汁,这时,小老板端来一小碗咸菜和鲜红辣椒拌在一起的菜,这一刻我认为,这道菜好吃不到哪去,光是豆腐和咸菜,哪比得上浇上带有肉粒的豆腐脑好吃啊。既然点了还是得吃,我用勺子舀了一块和咸菜搅在一起吃下去,第一口就让我惊呆了,吃在嘴的甜和咸菜独特的咸味合在一起,这种味道太特别了,我个人感觉水豆腐味道微微的甜,红辣椒和咸菜搭配,不知道老板用什么佐料拌不咸微辣。我们边吃边跟老板打听水豆腐的做法,老板娘说点水豆腐的豆浆不揭豆皮,直接用本地卤水点成,豆浆里的营养都保留在豆腐里,所以吃起来好吃,到底怎么个做法,他们也不知道。  我超级喜欢吃他们伴水豆腐的小咸菜,小老板自豪地说,这是我独家秘方!

  第二天一早从旅店出发,骑车边走边看。从农家流水道流出的温泉水顺着山坡淌进路边的水渠里,小村庄里弥漫着热气。

  过冷口往南走,二十分钟就到了迁西建昌营镇,我们在这里打尖。

  我们在一家早点摊停下来,本来我想吃馄饨,“傻哥”无意中问了一句:有豆皮汤吗?卖早点的爽快地答应:有,加鸡蛋不。豆皮还能做早点来卖?那我也要,老板不一会儿端出两碗汤,我顺便要了两个包子,豆皮汤喝在嘴里很嫩滑,豆皮不糊嗓子,鸡蛋花散在碗里,总之好吃。

  大概是因为豆皮汤太好喝,两个包子吃完我还没吃饱,又要了两个酸菜蒸饺,酸菜蒸饺馅没有加肉,酸菜酸爽,弹弹的粉条,两个下肚,心满意足。

  三天走过来,吃得好,吃过的这些小吃都不是贵的,但很和我胃口。

【一个吃货的的骑行之路的散文】相关文章:

1.骑行散文

2.骑行点滴散文

3.路的笑容散文

4.土路的散文

5.等待的的优美散文

6.骑行健身记散文

7.庄子骑行记的优美散文

8.铁骑行记风雨木兰行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