菊花谷探幽的写景散文

时间:2021-08-31

  菊花谷地处清源山腹地,通往菊花谷谷底的一条羊肠小道曲折蜿蜒,谷上林木郁郁葱葱,在绵延的峻岭上释放着无限的生命能量。菊花谷地势险要,谷底一片菊园开满黄橙橙的花,观之甚是震撼;菊花谷上有高山,下有流溪,却是清源山支脉里一个尚未开发的景点。但是,很多人泉州人都不知在美丽的清源山景区竟然还有如此一个美丽所在,它如同隐者一般,脱尘出世。

菊花谷探幽的写景散文

  得知这么一个好去处还是在此地承包山地搞绿色生态园的朋友介绍得知,它是一处以谷深、山幽、水清、林密为特点的原生态景区,由于离主景区较远,一般少有人光顾。而山里本地人,或因太过熟悉,对此处的山水草木、奇峰怪石早已司空见惯。一位在此地经营绿色生态种植的朋友说,正是因为去的人不多,所以才能至今保持着古朴原貌,丝毫没有人工雕琢痕迹,一草一木均是原始景致。原就喜欢探古寻幽的我一知有此好去处,不由分说便约了几个朋友一同驾车前往,汽车驶上曲折的旅游山路,绕过一个弯,还有一个弯,车子似乎正驶向云端。山路曲折,路旁树木苍翠,闻松竹清香,听林风鸟鸣,感此山美色而不觉路远。车子途经水流坑,往南台岩而去,在朋友指点下到了一处岔道路口,一条路牌指向茗山茶村,我们的车就从这陡坡而下。我想象着这个叫菊花谷的地方一定是桃花源一般的去处,在九曲十八弯的山路上转来转去,终于到了朋友的生态园,小坐一会便在朋友的引导下一路游赏而去。

  山路两边是朋友的菊花种植园,一陇一陇金黄色的菊花灿烂地开放,远远望去,如同云霞般降落在山坡间,金灿灿、黄橙橙一片,在微风吹拂下闪着耀眼的光泽,山风夹带着菊花的芬芳扑来,不禁让人陶醉于其中。冬日的暖阳软软地地洒在身上,漫溢出悦心的舒畅;菊花开了不少,山茶花更不用说,点点的明黄与粉红,在青山绿野中分外耀眼,村民不慌不忙地挥锄耕作、吸烟唠嗑,山野田园的空气中弥漫着寡欲的悠闲,如那农舍上恋家的袅袅炊烟;田间零星的牛羊,嚼着青草,哞哞咩咩的呼声里是难掩的意满心足……我们在蜿蜒的山路上缓缓走着,宛如行进在金黄色的花海之上,远远望去,山峦、坡地、阳光、幽谷,组成一幅流动的画面,黄绿相间,相映成趣,每个人都陶醉在菊花美景之中。此时此刻,何止是我“好色”,友们对着漫山锦绣也表现的急不可耐,特别是爱美的女伴们,早就摆出了最为婀娜的身段,在摄影师的镜头前定格下一个个醉美的瞬间。

  逶迤的山道掩映在翠竹、灌木和叫不出名字的草木中,循着曲折幽深的小径溯溪而上,两旁林木苍郁,空气清鲜,峰回路转,鸟鸣谷应。我们不时被这山光秀色所惑,一路走走停停,时而惊叹,时而邀来同伴拍照,贪图看不尽的美景,步履迈得特别慢。一路上,朋友向我们介绍着山谷里的神奇景观和自然风貌。此处谷深林密,草木葱茏,一年四季中,除了山民,很少有人光顾,在前面引路的朋友带着山里人常用的柴刀,一路上披荆斩棘,从草木丛中开辟出一条容纳一人通过的“路”供人行走。进入峡谷,沿途两边的植被一片郁郁葱葱,比公路边的林木长的茂盛许多。通往峡谷的“路”是沿着山脚的一条小溪向山谷底部延伸的,路途蜿蜒曲折,因为少有人踏过,山间小道早已荒废多年,路边的杂草藤蔓,把小道覆盖得严严实实,我们只能从人工修整出的荆棘丛中穿行,心中既新奇,又刺激,一路上大呼小叫着一步一步向前探行。此时虽然是冬季,但泉州四季长春,树该绿的还是照样的绿,花儿该开的还是灿烂地开,各色山花点缀在草木丛中,显得艳丽而清新。不时有不知名的小鸟在深谷鸣叫,清脆的声音,可以飘过好几道山岗直达天际,增添了不少乐趣。

  越往山谷深处,“路”就越崎岖,两边的林木也越来越茂密,而“路”就像悬在半山腰间一般,因为尚未经开发,悬崖边没有什么护栏,我们在行走时,只能像探险队一般,摸索着向前行进,根本无暇顾及两旁的风景,每个人都惦记着脚下的山径,一步一步向前挪动,不敢有丝毫懈怠。偶尔探头往山下望去,只见峡谷雾气升腾,幽深莫测,忍不住要腿脚发软,惟有淙淙的流水声从峡谷中传来,显得沉闷而寂静。如果脚下的小石头不慎滚落谷底,就会“咚——”地传来一声悠长的声响,令人心头扯紧,不寒而栗。此时,所谓的“路”无非是在陡坡上踩倒一片草木而成,我们在通行时,不得不一手抓住下垂的藤蔓,一手扶住流淌着山泉的岩坡,战战兢兢向前爬行,全然顾不得扎人的藤刺把手臂划出道道血痕。当行走到一个山坡的转弯处,突然在我们的眼前,出现了一道长达20多米的天然瀑布,瀑布由一个“砚台”式的小水池沿山间夹道中倾泻而下,远远望去,颇有“飞流直下三千尺”的壮观。朋友介绍,飞瀑下面的谷底水流会因上游的流水量而变化,有时细如娟流,如同一首田园小诗,有时飞瀑飘扬,宛若气势磅礴的山歌。难怪有人说,大自然是一位神奇的田园诗人,既浪漫又抒情,身临其境,人与自然融为一体,我们的心灵都会得到净化。我想,在这样桃花源般的美景中,古人所拥有的“采菊东蓠下、悠然见南山”心境,也不过如此吧。

  抬头仰视那流瀑,千丝万缕的水汇成澎湃的瀑水依崖倾泻直下,气势雄伟磅礴,远看仿似飞花溅玉、白幔斜挂,瞬间撒出的千万滴水珠落入崖底,有如云遮雾罩。流瀑动人心魄,蔚为壮观,我由此想起清代黄休仲的律诗:“尚疑银河忽溃决,还惊长鲸吸百川。水帘横空垂不卷,万斛雪浪涌山根”,他的歌章虽为崂山的潮音瀑布而吟,但借用于此时此处却也觉得应情应景。瀑布宛如一道硕大的水帘,又如一串高挂在崇山峻岭中的珍珠项链,湍急的水流从高崖喷涌而下,飞玉溅珠,白烟滚滚,如雷声轰鸣,在山谷回荡。瀑水飘落,化作无数颗跳动的水珠,漫如轻烟,飘飘洒洒,源源不断,弥散在空气中像雨像雾。我站的地方距离瀑布那么近,近得可以伸手抚摸它的脸庞,感受到它的心跳,才走过瀑下短短的石板桥,我的头顶、脸庞、身上,就已经被水雾浸湿得通透了。这是我平生头一遭看到瀑布的雄姿,因而心里更多了一份兴奋和激动,耳边听着它的奔腾呼啸,心里感受着它的澎湃激昂,在訇然作响的瀑布声里,狭窄的胸膛在无限的扩张,就想伸展开自己的双臂去尽情拥抱那飞流直下的瀑水。此时,我的心已经被深深地感染了……我不知道,流泻的飞瀑是山的气概,还是面对断崖的纵身一跃,流水以一种从容而又荡气回肠的气势,宣告着一种志向?我不知道,这是否算是流水的一种死亡方式?但当命运走向悲壮,当生命面临深渊,滚滚向前永不回头这正是流水的品质,哪怕是粉身碎骨!飞流直下三千尺,这惊世骇俗的一跃,光芒似电闪一般照亮了山谷悬崖,也照亮了懦弱者的胸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