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如梦励志散文5篇

时间:2021-08-31

人生如梦励志散文5篇

【篇一:似水流年,如梦人生】

  像小沈阳说的:眼一闭一睁,这一天就过去了。日子就在我们的眼皮子底下悄悄溜走了。不管你收获颇丰还是碌碌无为,无论你伤心或喜悦,贫困或富有,时间不会为任何人留住脚步。

  记得小时候,最盼望的就是过年。因为过年有新衣服穿,有好东西吃,有鞭炮、滴答筋放,还有压岁钱,虽然可能只有几分或者几毛钱(那时候一毛钱能十多块糖,能买两茶碗瓜子,鲜鱼才几毛钱一斤)。可是,年却总也不来。我老跟在娘后边问:娘,怎么还不过年啊?什么时候过年啊?娘说:等着脱了棉袄棉裤,天热了,再凉了,收了庄稼,下了雪,就到过年了。于是我就扳着手指头盼啊盼,眼巴巴得等着下雪。那时候觉得一年的时间好长好长啊。

  可自从过了十八岁,就没有这个念想了。就像小时候每次写作文都这样写道:时光飞逝如梭,一年又过去了…当时写这句话的时候,根本体会不了其中的含义。如今,一年又一年,父母都变成了白发人,我们也步入中年的行列。

  人生苦短。恍如昨日,我还是几岁顽童,在盛夏的午后,顶着炙热的阳光,和邻居伙伴去菜园里摘韭菜苔;夜里跟着老妈去赶海,洗海澡,抓螃蟹,望着海对面灵山岛上的点点灯光,浮想联翩;忽而又到某个暑假,心血来潮,一个人提溜着塑料袋去大珠山摘婆攀藤枣,浑然不惧齐人高的草丛里是否会有毒蛇;刚毕业踏入社会,和死党满街转悠,拿着零食大快朵颐,胶南的大街小巷遍布我们的身影,山山水水留下我们的脚印;恋爱了,不喜欢总泡在蜜水里,就不时往温馨和甜蜜里加点佐料,吵个小架拌个小嘴,活跃一下气氛;再往后就是初为人妻,初为人母,儿子的第一声妈妈叫得我心潮澎湃,万般的苦和累都融化在这一句“妈妈”里…儿子从牙牙学语到如今一米八开外的大个子,岁月悄然在我脸上留下了痕迹。那个不谙世事的我一去不复返了。( )

  每个人的心里都有一个不老的情结。我以前的老板娘五十来岁,出去碰见一群幼儿园的小朋友。小朋友们都很有礼貌,争先恐后喊她奶奶,她不乐意了:我还没老呢,怎么就叫我奶奶?吼吼,都不明白自己是怎么老的,你就“被”老了,被岁月老了。

  长江后浪推前浪,自然规律不可违。该来的肯定会来,该走的谁也留不住,该老的必然会老。如今的我,已然成为怀旧一族。怀旧,就说明老了。我觉得人老了不可怕,可怕的是心老了。假如我能活到白发苍苍,祈盼我仍然保持着一颗不老的童心。

【篇二:人生如梦,往事如烟】

  人生如梦,往事如烟。

  当曾经拥有的已不再拥有,当曾经期盼的也不再期盼,我发现自己的人生止步不前了,无法上升到更高的高度。

  我丢了灵魂,拖着一具躯壳行走在人世间,行为没有意识的支配,一味的盲从、趋同,这很可怕。

  我困惑、迷茫、失落、痛苦。

  为什么我不快乐?

  曾经,很认真的用心爱一个人,也许真是因为爱的真才会伤的深。如今爱已耗尽,心已疲惫,没有什么会比这痛更深刻。

  人善变,其实世间哪有什么永恒不变的事物呢?沧海会变桑田,喜马拉雅可以平地起。月缺花残,生老病死,岂是人力所能扭转的。

  小时候盼长大,长大后才发现,烦恼也会一起增加。好想再回到童年,无忧无虑,快乐似神仙。然而,生命如一泓清泉,它自泉眼处奔流向前,汇入大江大河,真正的覆水难收,成长也是不可逆的过程。为什么人们总在失去后才明白什么叫做遗憾,才开始懂得如何去珍惜。

  我很糊涂,不理解自己的莫名其妙。心情是什么,如果明天是未知,我又在担心什么?如果人生是注定,为什么要心情糟透?既然不能确定未来,为何不为现在拥有的一切而开心快乐呢?

  如果世上存在公平,那么,我希望自己的那片天空不要总是浮云蔽日。我也喜欢暖暖阳光普照心灵,我同样向往辽阔大地一派生机。

  让一切该走的走,该留的留。

  不要再为爱情而流泪。不要再让自己变憔悴。

  若干年后,一切归于平淡,唯有那淡淡的残存的痛,仍在我心。

  人生如梦,梦一样容易醒,梦一样不真实,真实的是我们的内心,真实的是流逝的岁月。

【篇三:人生如梦亦如戏】

  在中国人的传统思想观念里,在文人雅士的细腻笔触下,总是天地如戏场,人生如大梦,开演之后,锣鼓喧天,繁华一梦,无常迅速,可悲可悯。

  曹操感慨悲歌,“人生几何,对酒当歌。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李白把酒感叹,“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光阴者,百代之过客也。而浮生若梦,为欢几何?”苏轼在词里吟诵,“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新凉?”曹雪芹则在《红楼梦》里悲叹,“镜里恩情,更哪堪梦里功名,那美韶华去之何迅!”

  当然,这也是传统中国人对人生的态度,功名富贵要当戏看,似水流年要当梦做,不可太执着,不可太追求,不可太沉溺。戏总有散场的时候,梦总有梦醒的时候。

  看到权贵势焰熏天,无须羡慕,一句话就说尽了,“常将冷眼观螃蟹,看你横行到几时?”看到有人在名利场上得意忘形,可以用这句话来提醒他,“身后有余忘缩手,眼前无路想回头”。看到有人落魄潦倒,则可以安慰,“黄河尚有澄清日,岂有人无得运时”。

  看似简单的言词,蕴藏了极为深刻的哲理,值得我们在人生路上好好咀嚼,慢慢品味。

  富贵的,骄奢淫逸、趾高气扬做什么?有谁见过富贵能绵延三五代甚至十几代的人家?多少父祖辛辛苦苦打下来的基业,遇到不争气的儿孙,很快就败光了。富贵时的场面如烈火烹油,烟花璀璨,很快就烟消云散,落得个白茫茫大地真干净。

  贫穷的,自轻自贱、自怨自艾做什么?无限朱门生饿殍,多少白屋出公卿。古往今来,多少人是白手起家,奋力拼搏,成就一番事业。如汉高祖刘邦,一介布衣,风云际会,成就了大汉王朝;明太祖朱元璋,和尚皇帝,铁马金戈,写下了精彩篇章。

  有的人在名利场上,身不由己,连梦都做不安稳。如苏轼因乌台诗案谪居黄州,一举一动被人监视。有一次他在东坡雪堂与友人喝酒谈诗,席散已经是子夜了。家童鼾声如雷,反复叫门也没人不应。他只好拄着拐杖,站在江边聆听江水奔流的声音。他酒后诗兴大发,写下了一首《临江仙》词,里面有两句,“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结果第二天,满黄州城喧传,苏轼昨晚写下这首词后,就挂冠江边,乘着小船离开黄州了。郡守徐君猷听到了传闻,以为苏轼这个由他负责看管的罪犯逃跑了,又惊又怕,连忙赶到苏轼住处去探访,发现苏轼正睡得鼻鼾如雷,酒还没醒呢。这首词还很快传到当时的京城开封,连神宗皇帝都担心地问起苏轼的去向了。

  幸好,苏轼为人豁达豪放,参透人生,能够以苦为乐。如他流放海南儋州时,虽然地处蛮荒之地,还在头上插着鲜花,在农村里到处行吟闲走。当地一个七十多岁的老妇人对他说,你现在才知道,昔日的荣华富贵,不过是一场春梦吧?苏轼对老妇人的话深为赞赏,就称她为“春梦婆”。

  当然,也有不少人对人生看得极其清醒,富贵时能做到战战兢兢、如履薄冰。如清朝的曾国藩,他明白宦海风波险,凡事要小心谨慎,才能演好人生这场大戏,不做唱脸上抹x的丑角,直到青史流芳。他认为,“盛时常作衰时想,上场当念下场时”。多次强调做事要追求“花未全开月未圆”的境界,不可好事占尽、有福享尽、有势使尽。曾国藩在做京官的时候,就把书斋命名为“求缺斋”。并且一生生活简朴,直到出将入相,每餐都只用蔬菜一菜,被人送雅号“一品宰相”。

  如此看得开人生,遇到坎坷波折,会有什么烦恼呢,会有什么委屈呢?

  可惜现代人,过于信奉竞争哲学,天天忙于生计,忙于工作挣钱,忙于追求所谓更幸福的生活,活得太疲惫了,我们经常在电视里报纸上看到关于白领精英“过劳死”的新闻,他们的生活质量实在是太差了。连人生应该追求什么都搞不清楚,实在是悲哀啊。

  所以,只要我们活着,无论贫贱富贵,都有好好活着的理由。富贵的,应时时警惕,看雕栏玉砌、烟柳画桥,如虚空花、过眼云,这样才能长保创下的基业;贫穷的,应时时励志,上天给我们一双手,就是让我们努力工作,把握命运提供的机遇,创造美好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