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的阅读史就是心灵的成长史议论类散文(2)

时间:2021-08-31

  步入高中后,紧张的学习生活成为了我现在唯一的回忆,使我印象最为深刻的是《清华、北大不是梦》这一本书。就像所有的学子那样,对于那时候的我而言最能引起我关注的莫过于分数了,如何才能提高分数就显得尤为重要了,而《清华、北大不是梦》这本书中,详细记叙各地高考状元的学习方法、应试策略。所以,在这一阶段,这本书激起了我昂扬的斗志,!然而,现实终归是现实……

  现阶段中,我在阅读大量的文学作品弥补自己“先天”的不足。在阅读过的作品当中,感受最深的便是韩寒的《三重门》和路遥的《人生》。韩寒的《三重门》通过“林雨翔”的视角,描写了真实的高中生的生活,把亲子关系、师生关系、同学关系的种种矛盾和问题展开来,体现了学生式思考、困惑、梦想。“三重”是指“礼仪”“制度”和“考文”,写出了学生在这“三重门”门槛前的迷茫与痛苦,从侧面抨击对当下应试教育为核心的教学机制的嘲讽和对一切向分数看齐风气的挖苦。对经历过高考刚步入大学的我来说,这本书与我产生了强烈的共鸣,对现有教育体制的不满和对教育前途的担忧。路遥的《人生》是在大一的下学期阅读的,少了刚入学的焦躁与不安,多了对未来的茫然与思考。书中的“高加林”一位农村知识青年与“刘巧玲”一位农村姑娘的爱情悲剧为线索,表现了农村人无法挣脱城乡差别的枷锁,无法走出农村走向城市改变自身命运。在当时七亿中国人民吃饭的问题都无法解决时,农村青年想要跳出“农门”谈何容易。为了走出穷山沟,他抛弃了心爱的姑娘,去赢得干部子女黄亚萍的青睐,为参加工作走后门……

  当一切破灭回归原点的时候,山沟里质朴的农民们依然宽容的接纳了他,而他的失败,留给乡村人沉重的叹息和长长的思考。没错,人生其实无非是矛盾和选择的综合体。无关对错,仅仅在于我们能否有勇气在矛盾中作出选择并勇敢承担一切后果。一个人要向前,看生活总不能叫人处处满意,我们还要热情地活下去。人生在世,有许多我们值得珍惜和爱护的东西,不能因为一个方面不满意,就灰心丧气。  阅读教会了我们许多的生活中没有的东西,丰富和抚慰了我们的心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