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第三位大学生从军四年散文(2)

时间:2021-08-31

  部队,是一个纪律严明,生活有规律的大集体,大熔炉,哪怕岗位再不称心,不如意,领导分配的任务也得完成。当然,说是说,想是想,做起来,比较难。四年海军,没下过海,没上过舰,没有摸过枪,没有见过炮,只有站岗和放哨,下岗回营,吃饭睡觉,循环往复,怎不叫人腻烦。单调乏味和枯燥的部队生活对他已经没有吸引力,不知不觉,变成了煎熬,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没了新鲜感,体会了站岗人生。这就是尝试后的部队军营生活,这就是尝试后的军旅人生,对他来说,吃了苦头,也长了见识。好不容易熬过了四年,军营生活已经走到了尽头,盼星星,盼月亮,盼到了退伍返家,将要开始另一种人生,开始另一种未来。怎么开始?雾里看花,他还是那句话:车到山前必有路,顺其自然吧!

  1985年8月,老三终于退伍回家了。

  四年未见的小儿子,那天早上,他从南昌乘班车到厂,我正去食堂购买早点,和他正面相遇,撞个满怀。真的,我不相信他是我的儿子!暗想,怎么瘦成这样?半天我才缓过神来。

  正巧李同事路遇相碰,惊奇地问我:

  “谢阿姨,连儿子都认不出来了!”是呀,儿子瘦了,眼睛下陷,我不由得内心一颤,一阵心酸,当着往来路人,只得忍住泪水……

  儿子回家本应高兴,在部队几年,儿子确实受苦了,不用他的言词和话语,这苦楚和忧思已清楚的写在了脸上,一目了然,再清楚不过了。好了,好了,一切均已过去,苦去甘来,四年的艰苦军营生活终于熬到了头,该尽情地释放一下,好好休息和调整。

  话又说回来,人就是在历练中慢慢成长和成熟的。一些事,闯进了生活,高兴的,痛苦的,时间终将其消磨变淡。经历多了,心就坚强了,路就踏实了。

  三

  老三复原后分配进了我们单位,安排当了一名普通电工。按一般常理,可以说比较满意了,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也算过得去。他出生、生长和生活在我们这个技术干部和知识份子家庭里,兄姐均系大学生,他引以为荣,是他感到激励和荣耀的一面,对他来说,这只是面子工程;事物的另一面,同时也在无形地鞭策着他自己,不时地敲打他自己的心灵。闷心自问:“我就这样下去,随遇而安吗?”在家庭成员里,我们不给他压力,不要强求,不要刻意怎样,正如他自己说的,我是成年人了,自己的路自己走,家人、别人没法决定他的前途和未来,内因起主导作用,家人是外因,外因只有通过内因,外因才能使上劲、帮上忙。

  人逢机遇精神爽。机遇来了,我们单位于1986年春决定办脱产电视大学机械专科班,培养自己的专业技术骨干,脱产学习三年。这么好的机会,是那些难得跨入正规大学知识青年的大好时机。职工福利不变,带薪脱产,单位花钱,请你读书,要你学习,吃住在家,不花分文,如此优惠条件,送上门的学习机遇,这是天上掉下来的馅饼,是每个青年职工的梦寐以求。多么令人振奋的天赐良机,有志青年羡慕不已,都想来分享一块甜美的蛋糕。在上百名青年职工中,有六七十人报名参考,最终招收20名,竞争十分激烈。选拔方式,参加全国电大统一考试,阳光透明,择优录取,公平合理。老三以第12名被录取,成为1/20,小儿子于1986年成了我家第三位大学生,圆了他本想放弃的大学梦。

  上了大专,成了大学生,对于老三来说,是一次不期而遇的收获,是一次意想不到额外的获得,这是苍天成全了他的美梦。他说:我顺其自然了!

  单位自己办的电视大学,有别于社会办学,我们有自己的办学规定和条件,凡两门课程不及格者,以淘汰方式处理,该班有两名学生被淘汰回原岗位上班。就是说,进了电大脱产专科班,并不等于进了保险箱,不努力者,照样拿不到“门票”,国家花钱送你到这里是来,是来学习科学知识的,将来回报单位,不是让你为名得利,来此“度金”的。

  老三落得上了电大,就是英语拖了后腿,可上电大,也逃脱不了英语关,真是冤家路窄,狭路相逢,英语又成了他的拦路虎。怎么办?他想,如果要有所作为,要做文化人,要当科技工作者,就要勇敢的面对英语,既是挑战,又是机遇。一定要夸过英语这道门槛,惧怕和躲避是没有前途的,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

  其实电大的英语难度并不大,主要是他的英语基础不牢,达不到一般的高中水平,有吃力之感。我想,如果他又因英语过不了关,而被电大淘汰出局,就太不应该了,那将是终身遗憾。我看在眼里,记在心里,我想帮忙,能否帮上,没有把握。问题的凸显,家人不能袖手旁观,熟视无睹,我准备和老大进行沟通,磋商解决之策。但还没来得及与老大商量之际,老大在不经意之中,顺其自然,不谋而合,顺理成章地就解决掉了这件事。

  此时老大大学已经毕业,分配在航天部某单位上班,回家度周末,老三向哥求教英语。从老三提出的问题和课程的内容,老大胸有成竹,心态平和地对他说:“老三,不是我推托,不是我不想教你,根据你的英语基础和水平,我帮你找个远在天边,近在咫尺的老师。不知你发现了没有,那就是天天在你身边,她就是我们的妈妈。你不知道吧,可我了解呀,凭妈妈现在的英语水平,完全可以辅导你哟。”当时,老三有点不以为然,心想:我可看不出啊,妈妈还有这一手哦!经老大指出和提示,他多少有点振动。

  当时,我正在跟中央广播电台学习中级班英语,凡学习中我碰到的疑难问题,经常向大儿子讨教。学问学问,学,就要问,即不丢人,也不掉份,能者为师,儿教母,有何不可。他了解我的英语水平,不是老大提示和指出,老三还瞧不起妈妈这个辅导“老师”呢!我就在他身边,视而不见,听而不闻。兄言有理,他牢记心中,从此,我从大儿子那里学的,又来教小儿子,太有意思了。我名正言顺地成了老三的编外英语辅导老师。打那以后,他开始虚心地学,我也诚心诚意地教。

  当时,我把业余时间几乎全都用在英语辅导上了。找资料,查字典,出考题,目的是想多搞几次摸拟考试。记得在我的摸底考试中,有两次他没有及格,老三还怪我题目出难了、出偏了呢!平时我督促他,学英语一定要背单词,英语不可能过目不忘,在记忆里要反复“保存”,没事多念叨。那时,文化生活没有现在丰富,除了有限的电视节目,其他的娱乐内容很少,空闲时间多。我们交谈语法,分析句子,经他主观的努力奋斗,加上“外因”的一臂之力,英语这门课程总算轻松地过了关。我想,我帮老三的英语过了关,助的微薄之力,也是我做母亲不可推装卸的责任,也了我一份牵肠挂肚的心事。对一个母亲来说,我尽力而为了,我心中最后一块石头也落了地。  老大考大学我曾给予精神鼓励,他不惜流血,赞赏他的苦读精神,求学意志;老二考大学我曾同情她的艰难处境,陪她伤心流泪,给她撑腰打气,最后成功,赞赏她不服输的精神。老大、老二为了上大学流血、流泪,崎岖坎坷,我均陪伴。老三这点困难,和哥姐比较起来,算不了啥,他滴汗未出,我顺水推舟,力所能及,帮他过关。这是我为我家三个大学生做的点滴,因为我是他们的母亲。

  四

  电大毕业生,尤其是机械专业的毕业生,是我们单位的科技骨干和核心力量,是顶天立地的顶梁柱,满怀希望,依靠这些专业人员来撑720这片“蓝天”。我们虽系中央国营企业,可“出生”在贫穷落后的江西,由于地域环境等诸多原因,国家常有正规大学毕业生分配来厂,这些正牌大学生,很难留住他们。就是留了人,也留不住心。人称,庙小放不进大菩萨,野山养不住金凤凰。时过变迁,尤其是改革开放以后,国家分配到单位的大学生们,一年半载,两年很少,一个个先后都走了,跑了,飞了。所以单位领导决定,自力更生,自己培育土生土长的电大专科毕业生,依靠他们来做好做大这块七二O蛋糕,指望他们继续撑起七二O这片闪闪发光的天空。

  脱产专科班毕业后,被分配到单位的各技术岗位,成了生产工艺和车间的技术骨干,经单位报批,他们正式成为了国家技术干部,完全替代了国家分配进厂的技术力量。

  老三毕业后,分配回原来的科室,不过由普通电工变成了实习技术员。本想通过三年脱产理论学习,准备在实践工作中,理论结合实际,脚踏实地做点事情,好好锻炼一下自己。可工作岗位还没站稳,屁股凳子还没坐热,人算不如天算,阴差阳错,好运再次降落他身。

  女儿出国后,本想先担保其兄出去留学,当时老大因故,未能成行。时来运转,出国美差转到了老三头上。美梦提前降临,他惊喜交加,激动不已,好运不请自来,主观愿望随着客观转。老三他俏皮调侃称:“我可又一次顺其自然啊!”

  老三托姐姐的福,占姐姐的光,于1991年春,比那些分配来厂的正牌大学生,走得更快,飞得更远,飞出了国,去了欧洲的德国,去开始他的另一种人生旅途。可遗憾和内疚的是,尚未加入七二O的“撑天”行列,从道义上、情理上讲,老三有负于七二O三年的大专学习和培养,辜负于单位领导的热切期盼。可是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嘛!

  我家虽然出了三个大学生,全是国家的资助,人民的培养。老大和老二大学期间都享受了国家助学金,两人分别每人每月10元和15元助学金(月基本生活费)。老三国家对他更优惠,分文没花,请他读书。作为父母只能说把他们培养怎样去做人,完成了做父母应尽的基本责任,至于他们能否成气,能否成才,是否有所作为,那是他们自己的事。成年人,自己的路自己走,羽毛丰满了,翅膀硬了自己飞。

  他们生来逢时,赶上了改革开放的好时代,出国留洋,风起云涌。老二、老三两人飞到了大洋彼岸,老大出国未果,九十年代初,也离开了贫困落后,边穷老区的江西,南下去了人人向往的深圳特区。

  孩子们大了,有自己的事业和前途,远走高飞是正常的。指望他们的未来有更多的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