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劝学教学设计(2)

时间:2021-08-31

  荀子简介:

  1、 学生读注释。

  2、 教师补充:荀子,名况,战国末期赵国人。曾游学于齐国、秦国、楚国,韩非、李斯都是他的学生。荀子是先秦儒家的最后代表人物,提出了“人性本恶”的观点,但强调后天的环境和教育可以改变人性中的“恶”,因此,他特别重视人的学习,重视教育的作用。

  课文赏析:

  一、 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 教师范读,提示学生注意老师发音、重读、断句。

  2、 学生自由朗读,注意读准字音,把握朗读节奏。

  3、三名学生分段朗读课文,教师适时点拨,对学生读得精彩的地方要及时鼓励(可以带头鼓掌),以营造一种感情朗读的氛围。

  二、 小组合作,解决疑难:

  1、 学生根据预习笔记,把预习中遇到的问题在小组内合作解决。

  2、 教师在课堂巡回,可适当参与到小组讨论中去,对小组内争论不定的问题给以解答。但要注意在解答时以引导、点拨为主,不宜直接明确“答案”,以免影响学生讨论的积极性。

  三、 师生合作,答疑解惑:

  每组可由一名代表提出小组内未解决的问题,教师给予解答或让其它小组同学给予解答,教师在学生解答时要注意是否需要补充、拓展或强调。

  四、 边读边译,字句落实:

  经过上面的环节,学生已经扫清了字、词、句理解上的障碍,为巩固效果,增强整体把握课文能力,要求学生边小声读边在心中翻译。(翻译的过程也是对所学知识运用、巩固的过程)

  五、 布置作业:

  1、 背诵课文

  2、 比较“于”“焉”在文中不同语句中的不同意义和用法。

  3、 找出文中使用“而”的句子并根据它的意义和用法归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