劝学教学反思(3)

时间:2021-08-31

  劝学教学反思4

  荀子是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学习本文对于弘扬民族文化有重要的作用。《劝学》主要讲述了荀子对学习观的理解。这对于高中生认识学习意义和改进学习方法有一教育意义。体现了语文学科知识性与人文性相统一的特点。本文又是一篇典型的的总—分式议论文。全文多次运用比喻论证的方法。对刚刚升入高中的学生来说,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

  因此在第一课时疏通了文意的基础上,第二课时主要是理清作者思路,文章结构,掌握比喻论证的方法,了解作者的学习观,讨论其现实意义,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

  新课标强调要课堂要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研究性学习为主线.倡导学生与文本,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三个对话,使课堂真正成为学堂。

  所以我采用了引导学生自读自悟,小组合作学习,教师及时点拨,师生共同探究相结合的方法突破重难点。同时诵读法始终贯穿教学。加强对学生的学法指导在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尤为重要。教是为了不教,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要比单纯的知识传授要重要得多。

  1、圈点、勾画、批注的方法。

  2、参照注解,动口动脑,自读自悟。

  3、反复诵读。

  3、讨论法。

  教学过程中,我首先让学生分小组互读课文,边读边圈点勾画自己有疑问的地方,然后合作探究梳理文章结构,作者思路。列出提纲明确文本的论点。(组内讨论,小组推荐发言人,以组为单位交流。教师点拨总结。)

  然后带领学生梳理第二段,明确比喻论证的论证方法。学生以此为范例梳理第三四自然段。

  梳理了文章的思路,也就明了了本文的论证方法。接下来让学生讨论“学不可以已”的现实意义。现代社会,科技文化高速发展,日新月异,不学习,不充实自己,就会被社会淘汰。学不可以已,和现在所倡导的终身学习的理念非常契合。学到老,活到老。

  让学生思考联想古人的学习名言,谈一下自己的看法。使学生从中汲取智慧,指导自己日后的学习。

  最后进行比喻论证的仿写,讲练结合。

  通过这节课,我力图做到教法与学法并重,知识与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都不偏废。

  劝学教学反思5

  为了备好这节课,我除了认真钻研教材、教学指导用书,还积极了解所要授课班级的学情,从而制定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精心设计教学过程。

  这是一篇故事性很强的文言文,词句方面的障碍少,适合学生自主学习,培养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于是,我将“揣摩文中人物对话描写,品味用对话来刻画人物的表达效果”作为本课的教学重难点,根据文言文的教学需要,采用诵读和探究发现法展开教学,让朗读贯穿整个课堂。具体教学流程如下:

  导入新课,检查预习——自主质疑,读懂文意——品读语言,分析人物——诵读课文,反思领悟。

  反思这一节课,从施教过程看,有成功之处,也有不足处。

  成功之处:

  1、检查预习情况包括对作者等有关文学常识的了解,难字的读写,落实基础;

  2、“自主质疑,读懂文意”能够给足时间学生自由朗读,读课文注释,同桌互相翻译,并将不理解的词句标上记号,我注意到所有学生都能认真读书、互译。

  3、利用小黑板事先写出文中重点、难句,在学生质疑之后检查落实句子翻译,并教学生小结翻译方法。

  不足之处:

  1、在“自主质疑”环节,让学生自己提出不懂的字词,原本担心会不会有学生质疑,出乎意料的是就这篇简短的文章的字词理解这一点,学生连连举手竟提出不少问题,所以这一环节花了很多时间。

  2、在检查句子翻译的环节,由于担心学生不懂翻译,教师反复讲解,耗费时间,可以说是课堂的教学语言不够简洁。

  3、由于在上一个环节花去至少22分钟的时间,所以以致于在“品味语言”这一重点环节,上得不够从容。总担心时间不够,来不及给学生背诵。所以在引导学生揣摩人物的语气,品析人物的性格时,给学生“品”的时间不够,所以学生对于孙权、吕蒙、鲁肃这几个不同人物对话的情味体会得不够深刻。

  我认为本堂课的优点是:重难点突破较好;教学环节的教学设计>设计环环相扣紧跟课题;改变以往老师站在讲台上,学生端坐课桌旁的课堂模式,而是分小组围坐在一起师生平等对话;小组竞争完成学习任务,课堂气氛分外活跃:课前收集有关读书、学习的诗句格言的思路较好,有助于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收集资料的能力。缺点是:小组人数过多,致使小组合作过程中很多同学参与机会少;有些小组讨论流于形式,学生没有真正动起来,学生完成学习任务或回答问题表现优劣,可先让其他同学评点,这有助于学生听讲时更加认真并能对自己今后完成学习任务时的情况准确做出判断。

  经过听课反思,我进一步认识到课改课堂的基本模式,而且意识到自己平时的教学中存在的不足。首先,对学生的能力估计过低,不敢放手让他们去探索去尝试,总是试图教学设计>设计一个个框框把他们圈住,希望他们按照我的思路去解决一个又一个问题,最后到达我的预定目标。这对于学生创新意识、自主能力的培养是极大的障碍。其次,新课改强调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有助于培养发展型、学习型的人才。可我在教学中“沉”得不够,往往是充当教材解说者的角色。总想把教材提供的知识全都灌输给学生。细想之下,才明白知识是无穷尽的,是学不完的,教师不能以传授知识为主要任务,而应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教会他们学习,对他们的学习成果,学习过程作出恰当而又富有激励性的评价。再次,对一些新的教学模式,学习方法生搬硬套,结果只学到皮毛未掌握其精髓。其实,方式方法好不好,并不在于它新颖不新颖,而在于它适合不适合教材和学生。我所任教的两个班级学生就各有特点,二班学生喜欢活跃、互动的学习方式,游戏、竞赛用于他们就能取得良好的效果。一班学生则不善表现,好独立思考,这时探究性的学习方式就更加适合了。最后,我还感觉到自己的知识结构已经不很适合二十一世纪的学生了,因此,多接触新鲜事物,多与学生交流,了解他们的想法和需求也是今后工作中不可忽视的方面。

  总之,讲课、听课、评课,这一系列的教研活动对每一位教师,特别是对青年教师都是大有裨益的。我希望这一活动开展得更有活力,更有针对性,营造出更加浓厚的教研氛围。  劝学教学反思6

  —化难为易,化繁为简,巧解文言文词语解释难题

  江苏省赣榆县城头高级中学 柏强英

  作为文言文教学,老师最头疼的就是文言文的实词虚词解释、句子的翻译。作为学生对文言文产生畏惧、厌恶心理的原因也就在于大量需要背诵识记的解释及课文文本。通过劝学一课的课堂教学,我发现,将文言文回归生活,用我们常见、常说的词语推敲得出文言词语的意义,就可以化难为易,化繁为简,巧妙解决文言文实词解释疑难,让学生不再害怕文言文,不再厌恶学文言文,让本来单调刻板的文言文教学变得有活力与生机。

  下面列举《劝学》中的一些词语的解释来说明。“学不可以已”的”已,我们常说“死而后已”意思就是死了然后才停止,与课文中解释完全一致。“木直中绳”的中,我们常说的“命中”、“打中”的意思就是合乎目标,与文章合于的意思也一致。“虽又槁曝,不复挺者,煣使之然也”中的“挺”与我们经常说的“西装笔挺”、“挺进”等词语都是直的意思。“假舆马者”的假,我们有个成语“狐假虎威”,小学时学生都学过是狐狸借着老虎的威风吓住了各种动物。假在这里就是凭借的意思。“假舆马者”的假就是这个意思。

  以上只是列举了一部分词语的解释,类似方法的词语解释还有很多。语文来源于生活,文言文也是如此,我们现在存在的许多词语、成语都与文言文中的一些词语意义不谋而合,只要我们善于思考善于发现善于总结,总可以找到一条学好文言文、记牢文言文的方法。

【劝学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1.《劝学》教学反思

2.古文《劝学》教学反思

3.有关《劝学》教学反思

4.《劝学》教学反思3篇

5.《劝学》教学反思多篇

6.《劝学》的教学反思多篇

7.《劝学》的教学反思

8.长春版《劝学》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