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劝学》读后有感

时间:2021-08-31

  《荀子》全书三十二篇,而以《劝学》为首,非常符合修道的次第。《劝学》又以“君子曰:学不可以已”开篇。学习是贯穿修道始终的。没有正确的见地只能是盲修瞎炼。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推荐的《劝学》读后有感,希望能帮到大家,更多精彩内容可浏览(www.010zaixian.com/wenxue)。

  作为先秦儒家思想的集大成者,荀子非常重视学习教育,并留下了内涵丰富、特色鲜明的学教思想,其中含有许多积极的、合理的成分,具有超越时空界域的永恒性价值。孔子曰:“温故而知新”,我重读荀子《劝学篇》,仔细推敲揣摩,在读书学习,修身处事上颇有收获,带给大家分享。

  一、对学习重要性的认识要深刻、全面、到位。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这两句话讲的是一个人要广泛地学习,而且每天检查反省自己,那么他就会聪明机智,而行为就不会有过错了。整天地思考,却不如片刻学习的收获大……人与人之间的资质本性并没有差别,只不过在于后天学习与否,用功与否。

  这里特别强调的是“知明而行”与“善假于物”,“明”不学何知?物不学焉能“善假”?这就需要在学习上下文章,换言之,学习即是为人、修身、处事的基础与凭借。

  二、学习的态度要谦虚、端正、严肃认真。

  首先,学习态度要谦虚,虚怀若谷。

  “故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不闻先王之遗言,不知学问之大也。”

  这句话说的是一个人如果不登上高山,就不知天多么高;不面临深涧,就不知道地多么厚,至于先王遗言,社会主义的今天我们理解为先哲的至理名言更为恰当一些。“观于海者难为水,游于圣人之门者难为言”说的也是这么个道理。“金无足赤,人无完人”自身的修养有不足与缺陷,并不可怕,可怕的是讳疾忌医,盲目自大。

  其次,学习态度要端正、沉稳,摒弃浮华。

  “君子之学也,入乎耳,着乎心,布乎四体,形乎动静……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君子之学也,以美其身;小人之学也,以为禽犊。故不问而告谓之傲,问一而告二谓之囋。傲、非也,囋、非也;君子如响矣。”

  学习浮躁,动辄沾沾自喜,是学习大敌。荀子讲到:君子学习,是听在耳里,记在心里,表现在威仪的举止和符合礼仪的行动上。古人学习是自身道德修养的需求,现在的人学习则只是为了炫耀于人。君子学习是为了完善自我,小人学习是为了卖弄和哗众取宠,将学问当作家禽、小牛之类的礼物去讨人好评。所以,没人求教你而去教导别人叫做浮躁;问一答二的叫罗嗦;浮躁罗嗦都是不对的,君子答问应象空谷回音一般,不多不少、恰到好处。

  再次,学习要严肃认真,要严格要求。

  “百发失一,不足谓善射;千里蹞步不至,不足谓善御……全之尽之,然后学者也。”

  射出的百支箭中有一支不中靶,就不能算是善射;驾驭车马行千里的路程,只差半步而没能走完,这也不能算是善驾,能够全面彻底地把握所学的知识,才算得上是个真正的学者。我们建设学习型组织,学习型社会更要高要求,绝对不能敷衍了事,走走过场,要拿出实实在在的绩效出来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