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劝学》课堂教学实录

时间:2021-08-31

《劝学》课堂教学实录

  我的好友魏智渊先生几度催我写一篇课堂实录,我都没有时间。现在绿色课堂开通了,我想,得写上一篇了。

  这次开课我是没有准备的,前一天晚上休息前接到学部电话说明天是家长开放日,要向家长开放一节课,请姜老师准备上一节课。

  只有在上课时,我的心才是宁静而舒展的。只要到了讲台前,我的心便全在文本、学生那里了。当然,这一次开课还有另一种听课对象:家长。这样,三方与文本形成互动就有了难度。

  (文中另起一行的括号里的文字是我的自评,或者说是夫子自道地介绍自己的上课特点。)

  师:上课!

  生(1):起立!

  师:同学们好!

  生:(齐)姜老师好!

  (我所执教的高一[5]班只是在上语文课时才将老师的姓齐声喊出来,其他学科没有这样做。我这样做的理由是,对教学过程而言,从来都是具体的老师在与一群有血有肉的具体的孩子进行生命的互动。所以,我安排学生每节课的师生互答礼仪要指向于具体的人。我还想说明一句的是,我的这种做法是我在张家港高级中学教教书时受语文特级教师高万祥的影响而形成的。我觉得这一个简单的组织教学的过程中确实可以见出一个教师对学生的人文情怀,这说明了一个最基本的问题:你的眼中有学生。学生在这个时候,都是具体的人,而不是一个抽象的个体。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中说:“请记住:没有也不可能有抽象的学生。”同样,永远没有也不可能有抽象的教师。)

  师:(鞠躬)请坐下。[对家长微笑颔首]

  师:同学们,本单元的学习进行到这里的时候,我们可以对诸子百家的时代进行一次归纳了。我们学习了儒家代表人物……

  生:(齐)孔子、孟子的文章。

  师:不错,我们说过的,这两个代表人物,和他们相关的著作是……

  (我是一个非常讲究课堂用语准确到位的老师,下面要提到的两本书,并不是两位代表人物亲自撰写的,所以,我用了“相关”这样的字眼,这样会使学生明白治学需严谨,而不致今后再说出孔子和孟子的文章)

  生:(齐)《论语》和《孟子》。

  师:对,这两本书,我们说过,这两本书,风格是很不相同的,从阅读方法上也可以判断得出来。我们曾谈过,这两本书,应该……

  生:(齐)冷读《论语》,热读《孟子》。

  师:很好。我们接触的诸子人物还有……

  生1:道家的庄子。

  师:不错。那时候,儒与道,可以说是诸子中最具代表性的学派。道家的代表人物分别是老子与庄子。儒家的情况其实比较复杂,在发展的过程中,形成了一个庞大的儒家体系,譬如孔子提出仁的概念,在孟子则提出了……

  生2:仁政。

  师:对,孟子发展了仁的学说。这两个老祖宗都以天下为念。孔子不用说了,他怎么说?他主张……

  生:(齐)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师:还有……

  生:(齐)以天下为己任。知其不可而为之。

  师:很好。我们学习《寡人之于国也》时,充分了解了孟子关于国家的学说和民本的思想。可以说,儒家情怀之所以成为中国知识分子的一种理想,统治阶级之所以能利用儒家思想作为维护政权的工具,主要是依据了这样的思想基础,从而引发了一代代的知识分子甘愿放弃个人的思想而以天下为念。

  (这里本想引发大家思考中国知识分子为什么很少具有个性是因为儒家那里的学而优则仕的观点影响,但考虑到学习内容,我把话岔开了。)

  师:今天,我们学习《荀子》里的文章,我们看一看,这位战国最后一个大儒,又有着怎样的思想。

  师:先请同学们思考一个问题,在孔子那里,他是如何认识天与命运的?

  生3:死生有命,富贵在天。

  师:不错。在孔子那里,天是一个不可挑战的神圣的东西。而现在到了荀子这里,天的概念与内涵都发生了极大的变化。首先,天,是指自然。荀子说,人定胜天。又说,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板书这八个字,并请同学作解释。)

  师:我请***来解释一下这八个字的意义。

  生4、5、6:(三人合作翻译出来)自然的变化有它自己固有的规律,不因为此时是贤明的尧当家就存在,也不会因为此时是暴虐的桀主政就不存在。

  师:翻译得太好了。

  师:看来,荀子与孔子倒有点意见相左了。可是,同学们,荀子也是儒家的代表人物啊。可见,我国儒家的思想不是一层不变的,而是一直在演绎着变化着。现在,我们简单地将儒家在不同时期的几个代表人物分别作一些介绍,请同学们用心记下来。孔子、孟子之后有荀子。汉代是董仲舒,再接着,唐代是韩愈。董仲舒与秦始皇有点相似,赋予了儒家以集权的色彩,他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开始了学术垄断。韩愈这个人不错,文起八代之衰,抗颜而为人师,恢复古道,主张学习六艺经传。再后来,儒家的发展情况就更其复杂了,它有了理学的成份,南宋的代表人物朱熹,他将儒家经典著作统统作了一次注解,也就是集传。(边说边板书上述大儒的名字在黑板的右侧。)我们说过,传是什么意思的?

  生:(齐)解释经书的著作。

  师:我们今天研究《荀子劝学》。首先,我想问,“劝学”之“学”是什么意思?

  生:(齐)学习。

  师:学习什么?是不是像我们今天一样学习数理化啊语数外啊什么的?

  生:(齐笑)不是的。(家长们也在笑)

  师:那学习什么呢?我们只有了解到学习的内容才能最终确定荀子他老人家为什么要劝勉大家学习的。

  生7、8:(思考讨论)刚才老师讲到的六艺。

  师:不错。六艺。但这个六艺除了六本典籍之外,还有一解,也是学习的内容,那就是礼、乐、射、御、书、数。孔子是很讲求这些东西的。他觉得这些做人方面的内容尤其需要学习,他甚至割不正不食。也就是肉没切成方方正正的,他老人家都不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