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婷《致橡树》阅读答案(2)

时间:2021-08-31

【思维训练】

  1,《致橡树》诗人为什么选取“木棉”这一形象?木棉这种树有什么特点?

  ( 木棉又叫“英雄树”,形象亦挺拔高大,是花束中最高大的一种。 )

  2,诗人借助“木棉”这一意象要表达什么样的爱情观?从诗中找依据。

  ( “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作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中,“近旁”二字表现了相爱的恋人关系;“树”、“站”二字,突出表达在爱情中男女双方的平等,独立的思想。

  “你有你的铜枝铁干/像刀,像剑/也像戟/我有我红硕的花朵/像沉重的叹息/又像英勇的火炬”,表达:相爱的男女,应各有自己的特点,而在心智和能力等方面双方要相互匹配。

  “我们分担寒潮、风雷、霹雳/我们共享雾蔼、流岚、虹霓”,表达了:真正的爱情应该经的起人生的考验,无论是苦难还是幸福,都应该相互陪伴、支持,“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

  3,作者否定了哪几种爱情观?为什么?

  ( 首先,否定了攀援的凌霄花。为了炫耀自己,为了追求高贵的地位,不顾一切地向上爬,完全置自身的人格尊严于不顾,这是一种“极力攀附”的爱情。木棉对这种爱情态度鲜明,立场坚定,坚决予以否定,“绝不像”!从“绝”字可体会到作者决心之大。

  其次,否定了痴情的鸟儿,为绿阴重复单调歌曲的鸟儿。因为这种鸟儿是单方痴恋,只知为对方歌唱,却忘了为自己歌唱。她意识不到自身存在的价值,不知道在爱对方的同时“我是我自己的”,只知依附在橡树的阴影之中,却不愿飞出橡树的庇护,不愿飞向属于自己的天空。所以,这是一种“只知依附”的爱情,作者用“绝不学”表达了自己的态度。

  接着,诗人列举了“泉源、险峰、日光、春雨”。这些事物,在其它文学作品中大多是被赞美的对象,可是本诗中木棉对它们的态度是保留的。“也不止;不,这些都还不够!”虽然不是全盘否定,但也表示了自己的遗憾。因为它们为了橡树的蓬勃生长,无怨无悔地奉献、结予,却忘了给自己一个独立的世界、创造自身价值的机会,这种自我牺牲精神固然可嘉,却也难免令人遗憾。所以,这是一种“一味奉献”的爱情。 )

  4,作者认为爱情的基础是什么样呢?

  ( 作者对种种“世俗的爱情”,持否定、批驳的态度。在作者看来,爱情不是一方的攀附,也不是单方的痴恋,即使由衷的奉献,也是不够的。作者强调爱的基础,“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作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这两句指出了只有以独立的人格、高贵的尊严为前提,才可以论及“爱情”,也即强调了爱的基础应是“独立、平等”。 )

  5,作为相爱的男女双方,应该以什么样的形象出现在人们面前呢?

  ( “你有你的铜枝铁干/像刀、像剑、也像戟。”这里,作者用比喻手法,把理想中的男子汉比作刀、剑、戟,枝干像铜、像铁,即理想中的男子汉形象应是伟岸挺拔、坚强有力的。

  “我有我红硕的花朵/像沉重的叹息,/又像英勇的火炬。”作者认为女性应有“红硕的花朵”,这是形容女性外表的健康美,完美的女性形象应该是青春秀美的,充满生机的。有了美丽的外表,还必须拥有丰富的内涵。 )

  6,如何理解“像沉重的叹息,又像英勇的火炬”?

  ( 中国漫漫的历史长河,展现女性的大多是一幕幕悲剧。她们中的一部分意识到了社会强加给自己的不公正待遇,她们也试图反抗,改变这不公正命运带给自己的屈辱,然而常常是以悲惨的结局告终。她们中的另一部分不仅丧失了做个“人”的权利,只能像一种依附品从属于男性社会,而且她们自己还没有意识到这一点,这无疑加浓了她们自身的悲剧色彩。

  女诗人作为新时代觉醒了的女性,她为此感到难过、沉重,因而发出沉重的叹息。由此可知,作者认为女性,尤其是觉醒了的女性,除了外在美之外,应该具有如此深刻的思想和丰富的情感,这也正是女性的内在美成熟之美的体现。

  “英勇的火炬”则突出女性更需具备像男子汉一样的勇敢、顽强的品质和热情友爱的态度,能给别人带来力量、光明和温暖。所有这些加起来,构成了理想中完美的女性形象。 )

  7,作者认为真正的爱情应该包含哪些内容呢?

  ( “根,紧握在地下/叶,相触在云里/每一阵风过/我们都互相致意,/但没有人/听懂我们的言语。”这几句强调爱的双方应相亲相爱、心心相印、息息相通、相互依存。

  “我们分担寒潮、风雷、霹雳;/我们共享雾霭、流岚、虹霓。/仿佛永远分离,/却又终身相依。”作者认为真正相爱的两个人,应该能够分担各种不幸和痛苦,风雨同舟,患难与共。同时,爱是一种默契,一种真诚。相知相依的两个人即使相隔异地,也会心有灵犀。 )

  8,本诗运用象征和比喻能起了什么作用?

  ( 运用象征和比喻使表达的内容更加形象生动,含蓄隽永,意味生长。 )

  9,如何理解裴多菲著名的小诗“生命诚宝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

  ( 除了爱情,还有很多值得我们毕生追求的爱:父母之爱、兄妹之爱、朋友之爱、师长之爱;对理想、对生活、对社会、甚至对未来的爱;为了国家、为了民族,又有多少热血儿女放弃了男女个人之爱,他们无怨无悔,因为他们是为了追求更加高尚的爱。 )

【学习小结】

  在这首诗中,舒婷既表达了她对爱情的追求,也表达了对平等独立的人格的追求,她在追求比生命还要宝贵的爱情时,不丧失人格。人格是什么?就是裴多菲说的“自由”。

【学习寄语】

  我们应该做一个站直的人——有独立人格、有健康脊梁、不媚俗、不攀附。

【舒婷《致橡树》阅读答案】相关文章:

1.舒婷《致橡树》的意象观其女性意识

2.舒婷自言《致橡树》不是爱情诗

3.舒婷现代诗歌《致橡树》

4.舒婷抒情诗《致橡树》

5.舒婷爱情诗《致橡树》赏析

6.舒婷的诗句致橡树

7.舒婷《仁山乐水》原文阅读及答案

8.舒婷《致橡树》经典爱情诗及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