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卡洛斯的翅膀》阅读答案(2)

时间:2021-08-31

  【答题分析】均分1.56。本题2分,1分为形式上的作用,引出下文、呼应标题、引发阅读兴趣、让读者清楚题目含义,以上答案都给分;1分为内容上的,要求写出“翅膀”比喻“文学的想象”,或者直接写出本文观点的具体内容。主要问题是学生缺乏文体意识,套用各种无关的术语,比如“为下文作铺垫,打伏笔”。有个别学生将此当作论据,表述为”证明了下文……的观点”。

  学生答题示例

  得2分

  呼应标题,点明标题“伊卡洛斯的翅膀”的由来,引出作者的观点“优秀的写作者必须把想象控制在现实与无稽之间”。

  得1分

  呼应题目并引出文章的论题,引发读者的兴趣。

  得0分

  希腊神话引出下文培根的解说:道德领域中间道路的必要性和作者的写作控制。

  2.第②段中“无稽”一词在文中的意思是 。(2分)

  【参考答案】文学想象中不可考证的臆造和谎言。

  【测量目标】I.2理解词语、句子在文中的含义。

  【考查内容】理解词句在语境中的含义

  【试题分析】“无稽”本义为“无可查考”。根据下文余华之言可以推断,文学的想象必须通过现实的检验却并非还原现实,也不是臆造和谎言,而是比现实疯狂的某种现实。此处“无稽”指向“文学想象”的过分一极。

  【答题分析】大多数学生能联系下文,找到臆造和谎言,但是未指出此处为“文学想象”中的臆造和谎言,或者仅写了“臆造的想象”,给1分。

  学生答题示例

  得2分

  没有现实依据的文学想象。

  得1分

  臆造和谎言。

  得0分

  疯狂的想法。

  3.把下列语句组织起来填入第⑦段方框处,语意连贯的一项是( )。(3分)

  【参考答案】B

  【测量目标】II.8筛选、整合文中信息。

  【考查内容】理解语法、修辞现象在表达文章内容上的作用。

  【试题分析】做这类题目需有整体感,得将这段文字放在上下文段中利用关联词、代词以及修辞手法去排列。

  【答题分析】(略)

  4.根据文意,推断第⑧段横线上最恰当的句子是( )(2分)

  【参考答案】C

  【测量目标】II.12根据文章内容,进行推断、想象和探究。

  【考查内容】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并进行准确推断。

  【试题分析】本句出现在文章结尾,且前有“对文学中的想象来说”后有“那双伊卡洛斯的翅膀”的提示,因此句中核心词语应为“想象”;文中将“现实”看作“想象”的依据和检验标准,因此该选C。

  【答题分析】(略)

  5.依据第⑤段中关于“文学中的现实”的阐释,对下面文学作品进行分析。(4分)

  【参考答案】文学中的现实是个体现实的混合,凭靠写作者的洞察力。(1分)如卡夫卡的描写把格里高尔变成甲虫,腿不再是手,无法够到自己的背,不能取下背上的苹果,只好任苹果陷在身上。(1分)就这样,卡夫卡展现了他衔接想象和现实的洞察力,逐步积累着格里高尔的虫的特征,包括他的虫的外表所有的可悲的细节。(1分)这样的表达,文学从现实生活中脱颖而出,产生震撼人心的艺术效果。(1分)

  【测量目标】II.12根据文章内容,进行推断、想象和探究。

  【考查内容】把握段落阐释的主要内容和形式并以此未依据分析非连续性文本。

  【试题分析】“依据……的阐释”,从答案看,是依据第五段作者阐释的观点和阐释的方法(结构层次)来分析如下作品。本段围绕“文学中的现实”认为其为多个个体的混合,且要凭靠写作者的洞察力。阐释的层次为“观点—具体事例—阐释事例—效果”。

  【答题分析】学生仅理解为依据第五段作者阐释的观点来分析,因此部分学生先概括了原文作者的看法,但是大部分学生直接就分析作品,作者的观点是在分析过程中捎带出的且并未写出效果。因此,即使四个得分点都出现了,但是答题不讲究层次的,不给满分,当然阐释时应从日常现实和文学中的现实着眼,如果阐释与本段观点关联度不高的`,这1分就不给了。另外有部分学生依据的观点不是第五段有关“文学中的现实”的,也有答案就是各段中抄了些句子拼凑而成,都要扣分。

  学生答题示例

  得4分

  文学中的现实是多个个体现实的混合。格里高尔变成了甲虫,有坚硬的背,这是超越现实的不可能的,而它有了光滑圆润的背,苹果可能飞走,也可能陷进去而取不出来,这是结合了现实的观察。虽然是想象,却让人感到独特和惊奇,印象深刻。

  得3分

  片段文字体现了作者超强的洞察力。第一个苹果扔得不太用力,可能只是尝试的心理,第二个正好打中并陷进背里,没人敢去把苹果取下来,生动体现出家人的畏惧与冷漠。这样的描写使“文学”比“对日常的记叙”更有吸引力。

  得2分

  “扔得不用力”“轻轻擦过”“陷了进去”“没人敢去取下来”这些描写,使看似荒诞的格里高尔变成甲虫的故事真实起来,让人仿佛心眼所见。作者的洞察力,使他的想象控制在了现实与无稽之间,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

  得1分

  苹果“打中了他的背还陷了进去”“没人敢去取下来,仿佛这是一个公开的纪念品似的”,让文学在现实生活中脱颖而出,作者以洞察力给想象灌注了灵魂。

  得0分

  卡夫卡所写的这个段落指的是人们只有受到挫折才会记忆深刻,但甲虫在第一次被苹果擦到就提高警惕,就可以避免后来的伤害,人们在吃过亏之后就应该提醒自己不要在同一件事上栽倒第二次。

  6.全文论述了如何控制文学中的“想象”,请对此探究,提出自己的看法。(4分)

  【参考答案】作者认为文学中的想象,凭靠洞察,有现实的依据并能通过现实检验,必须控制在现实和无稽之间。(1分)我认为文学想象创造的世界要有细节的真实。(1分)作品中有了这样的细节,想象就变得合理了,当然它是基于现实生活的观察和描摹的,具有不可辨驳的真实性。(1分)以此为基础再怎么荒诞的小说,也能让读者感受到这是想象而不是虚幻。(1分)  【测量目标】II.12根据文章内容,进行推断、想象和探究。

  【考查内容】理解文章内容,通过探究提出自己的补充看法

  【试题分析】本题倾向于对内容的把握。首先要表述文中关于如何控制文学中的“想象”的观点,并要有一定的阐释分析,各1分,共2分;既然是探究,就要对如何控制文学中的“想象”提出补充看法并适当阐发或能得出结论,且必须是文中并未提到的内容,要基于文本又要超越文本。

  【答题分析】大部分学生只是梳理文中信息,概括了文中论述的有关如何控制文学中的想象的内容并分条陈述,回答的是“简述本文所论述的如何控制文学中的“想象”的内容”。个别学生探究的内容在话题之外,有一部分学生答成了赞同不赞同。学生的探究答案中比较合理的还有“文学想象需要艺术的夸张”、“控制在现实和无稽之间要有严密的逻辑性”。极个别学生以具体事例体现出探究的意图,但是表达不够清晰的,也酌情给分。

  学生答题示例

  得4分

  文学想象要控制在现实和无稽之间,要尊重现实,又要恰当地绾和想象和现实,不能只是简单地还原或者记述现实。我认为优秀的作者要留心现实,细心观察,处处留意生活中真实的细节,这样待文学想象时,方能写出具有文学现实的文章,使想象蕴含作者所要表达的精神内涵。

  得3分

  控制文学中的想象必须先具有洞察力。这种洞察力必须来源于生活,要作者从方方面面观察中,一点一滴才能做到,即使洞察力有时束缚想象,但亦赋予想象新的灵魂,所以我认为,控制想象,必先关注生活,发现生活。

  得2分

  洞察给文学的想象灌注了灵魂。司马迁写历史人物蔺相如,他并未在场,但是蔺相如的形象却让读者感受到智勇双全,栩栩如生,有想象的成分,但是符合现实中的真实和历史真实。(猜想他是想说“日常真实经提炼后置换到历史真实中去”)

  得1分

  文学中的想象时不能脱离现实的。尽管对现实的洞察牵制想象力,却同时给想象力注入了灵魂。我觉得作者的看法相当有道理,基于现实就是文学创作的骨架,一旦完全脱离了现实的文学作品就是一堆没有骨架的烂肉。

  得0分

  文章中论述了控制文学中的想象应该既有自己的个性又要符合现实,充分论述了文学作品也有自己的尺度。在创作文学作品的时候应该控制想象,日常生活中也应该把握尺度,控制分寸,懂得做人的尺度。

【《伊卡洛斯的翅膀》阅读答案】相关文章:

1.《天使的翅膀》的阅读答案

2.《彩色的翅膀》阅读答案

3.《凤凰的翅膀》阅读答案

4.凤凰的翅膀 阅读答案

5.生日的翅膀的阅读答案

6.《飞翔的翅膀》阅读答案

7.《天使的翅膀》阅读答案

8.《飞翔的翅膀》的阅读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