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的课文原文

时间:2021-08-31

  《水》这是一篇小学语文课文。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关于水的课文原文,欢迎阅读。

水的课文原文

  水

原文

  我出生在一个缺水的地方。记得那时候我们一个村子的人吃水,都要到十公里之外的一处很小的泉眼里去挑,经常要排上一个小时的长队,才可以挑上一担回家。水,成了村子里最珍贵的东西。“请我喝酒不如请我喝水”,这是村里人说得最多的话。

  下雨天是村子里每个人都期盼的日子。那时候,家家户户都建有水窖,用来在下雨天储水,以备今后很长一段时间使用。只有在下雨的日子里,大家才可以痛痛快快地洗上一回澡。先是像我们这样的孩子,全身脱得光溜溜的,在雨中奔跑跳跃,大呼小叫,尽情地享受水带给我们的抚摸与清凉,还仰起头,张大嘴巴,去吃来自天空的水。然后大人个也加入到了洗澡的行列里来,只是他们远没有我们这样的无遮无挡——男人们穿着短裤,女人们则穿着长衣长裤。

  就像过节一样,这样美好的日子在我们那里毕竟太少了。更多的是干燥和炎热。特别是在夏天,在骄阳下忙了一天之后,男女老少都有一种将要被风干的感觉。储藏在水窖里的水就显得更加珍贵了。母亲用一把大锁锁住了水窖,也锁住了我们对水的渴望。而挂在她腰带上的那把钥匙,则象征着权威、幸福和痛快。我们都盼望着水窖打开的那一刻的到来。

  我们四兄弟,像四根将要被晒干的狗尾巴草一样,从小到大,排在了母亲的跟前。母亲轻轻一笑,从腰带上取下钥匙,打开了水窖。一缕水的气息扑面而来,我们都倒抽了一口凉气。然后,母亲一手从水窖中打起一勺水,从我们的头顶缓缓地倾注下来,一手拿着一把麦秆扇往我们身上扇风。顿时,藏于地下的水的清凉,再加下缕缕轻风,让我们都舒服得“啊啊”大叫了起来。

  从头顶倾注而下的水滑过了我们的脸,像一条小溪流,顺着脖子缓缓地滑过了我们的胸和背,然后又滑过了我们的大腿和膝盖……在水的滑动中,我听得到每个毛孔张开嘴巴的吸吮声,我感觉得到血管里血的流动在加快。水,它不多不少,在抚摸过全身的每一寸皮肤后,刚好能够润湿脚板,地上几乎没有一滴被浪费掉的水。

  母亲锁上水窖,笑着对我们说:“你们真是饿坏了。”这是我至今为止唯一听到的将“渴”说成是“饿”的话。

相关阅读:《水》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课文叙写了“我”出生的村子严重缺水,人们爱水、盼水、节水。回忆孩提时洗澡的不易,突出了水的无比珍贵。两处细节描写:下雨时,在雨水中洗澡;炎热时,母亲用“一勺水”为“四兄弟”消暑纳凉,给我们留下深刻的印象。课文采用反衬的写法,通过村民洗澡时的“痛痛快快”、“舒服”,衬托出水的珍贵,缺水的苦涩,并以此警示今人要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

二、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精读课文,通过想象、联想、对比等方法,体验缺水给村里人带来的苦与乐,并体会文中生动描述的方法和全文所采用的“反衬”的写作方法。

  3、通过具体的语言材料,感受水的珍贵,激发学生珍惜水的情感。

  4、继续养成边读边想、细细品味、圈画批注等阅读习惯。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精读课文,通过想象、联想、对比等方法,体验缺水给村里人带来的苦与乐。

  难点:体会文中生动描述的方法和全文所采用的“反衬”的写作方法。

四、教学方法:

  1、采用多种方式的读,努力引导学生将文本的意义和作者的情感在读中自行发现。

  2、联系生活实际,从而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

  3、边读边想、细细品味、圈画批注等

五、设计意图:

  整个教学过程紧紧扣住“水,成了村子里最珍贵的东西。”展开,通过品词析句,朗读感悟,让学生感悟到这是一个缺水的地方,所以水特别珍贵;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设身处地的体验,做到生活中节约用水。在品读课文时,以读为主线,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

六、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感知水的珍贵。

  1、上节课我们一起跟随着作者马朝虎走进了他的家乡,那是一个怎样的地方呢?(缺水)

  出示图片(语言描述),直观感受“我出生在一个缺水的`地方。”

  2、水在这个村子的人们眼中是什么?(“水,成了村子里最珍贵的东西。”?)

  理解“珍贵”:无法用金钱来衡量的。什么样的东西称得上珍贵?(珍珠、钻石、时间、生命……)水,对于生活在水乡的我们来说,是再平常不过的东西,可在严重缺水的“我”的家乡,却成了最珍贵的了。

(二)、朗读感悟,凸显水的珍贵。

  课文中哪些地方能够让我们充分感受到“我”生长的地方是一个严重缺水的地方,——“水,成了村子里最珍贵的东西。”?

  学生默读课文,圈画有关语句,多读读,品味品味,并在触动自己心弦的地方写写自己的感受;在自己充分研读的基础上和同桌交流交流。

  组织交流,相机出示有关段落或词句。

  1、了解缺水之苦,感悟水之珍贵。

  “记得那时侯我们一个村子的人吃水,都要到十公里之外的一处很小的泉眼里去挑,经常要排上一个小时的长队,才可以挑上一担回家。”

  抓住数量词,从中可体会到缺水的严重,担水的辛苦。吃水人之多(一个村子的人),路途之遥远(十公里之外),水源之小(一处很小的泉眼),取水的时间之长(排上一个小时的长队),取水的数量之少(才可以挑上一担回家)。——“水,成了村子里最珍贵的东西。”

  透过这段文字,你看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长长的路,小小的泉眼,重重的担子,炎炎的烈日,这样担过来的水你喝一口,品出了什么滋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