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文桥教学实录

时间:2021-08-31

  课文《桥》深情地塑造了一位普通的老共产党员的光辉形象。面对突如而来的洪水,他以自己的威信,沉稳,高风亮节和果断的指挥,将村民们送上跨越死亡的生命桥,用自己的血肉之躯筑起了一座不朽的桥梁。这也是课文以“桥”作题目的深刻内含。以下是小编在的课文桥教学实录,欢迎阅读。

课文桥教学实录

  师: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新的课文,齐读课题。

  生:(齐读)桥。

  师:大声一点,再读一遍。

  生:桥。

  师:在生活中你见过什么样的桥?

  生:我见过立交桥、平桥和拱桥。

  生:我还见过斜拉桥。

  师:现代科技!——你呢?

  生:我还见过我们在游乐场玩过的吊桥。

  师:非常好玩的桥,是吗?同学们,今天我们这篇课文里要学到的桥到底是一座什么样的桥?打开课文,大声地、自由地朗读一遍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两遍,想一想,课文中的桥是一座什么样的桥?

  (学生自由朗读)

  【评】从生活中的桥,到文本中的“桥”,引发了阅读期待!这样的对话,师生关系更契合了,教学节律也随着教学情境和谐地跳动了!

  师:好了,(多媒体呈现)这些词语认识吗?谁来读一下?

  生:咆哮、狞笑、放肆、势不可当。

  师:听出来了吗?势不可当(示范,把重音落在“当”的读音上),我查了一下字典,这里的“当”和带提手旁的“抵挡”的“挡”意思完全一样,但是在这里应该念“当”,请你再读一下。

  生:势不可当。

  师:完全正确。大家一起读。

  生:(齐)势不可当。

  师:发现没有,这些词语在课文当中都是描写什么的?你说。

  生:都是表现洪水的。

  师:大家同意吗?

  生:(齐)同意。

  师:都是描写洪水的,咆哮的洪水,两个字都带有“口”字旁,推想一下,张着大嘴,这洪水像什么?

  生:像狮子。

  生:像魔鬼。

  生:像猛兽。

  师:那猛兽发出来的巨大的声音就是——

  生:(齐)咆哮。

  师:那能不能想象猛兽大声怒吼的样子?想象一下,然后再去读这个词。你来读。

  生:咆哮。

  师:聪明的孩子一点就透,谁能接着往下读。

  生:咆哮、狞笑、放肆、势不可当。

  师:同学们,如果我们推想一个词的意思,然后再想象它的画面,就能把这个词读得有滋有味了。(多媒体)这组词,能不能用刚才的语气读?读一读,自己先试一试。

  生:(齐)清瘦、沙哑地喊、冷冷地说。

  师:这是描写谁的?

  生:老汉。

  师:谁愿意来读一读?

  生:清瘦、沙哑地喊、冷冷地说。

  师:没有感觉到“冷冷地说”,再读。

  生:冷冷地说。

  师:有感觉了,你也来试试。

  生:清瘦、沙哑地喊、冷冷地说。

  师:很冷了,大家一起读。

  生:清瘦、沙哑地喊、冷冷地说。

  师:(多媒体)这个词认识吗?不认识,不要紧。

  生:祭奠。

  师:祭奠是什么意思?

  生:就是指的是人死了,他的家人来扫墓。

  师:来纪念他,是吗?(多媒体)同学们来看这两个字,这两个字是“祭奠”的象形文字,古人来祭奠的时候要摆上贡品,其中有肉、有酒,大家看第一个字,“祭”字,多像一个人在伸开双臂,捧着三块肉,往一个桌子上放,像不像?右边这个就是一个大酒坛子,对不对?形象不形象?

  生:(齐)形象。

  师:所以叫象形字,继续往后看,随着岁月流逝,这些字发生变化。(多媒体)金文、小篆,还有今天的楷书。你觉得中国的汉字怎么样?

  生:中国的汉字博大精深。

  生:中国的汉字变化万千。

  师:变化万千,这是世界上最有魅力的文字。拿起笔来,在课文后面生字表格的旁边端端正正地写一写这个字。这个同学的坐姿和执笔姿势非常标准。写字如做人,来不得半点马虎。写完了就坐端正,有的同学已经写两遍了,写一遍就可以了。

  【评】多么扎实的字词教学!语文素养的大厦,是由基本词汇构成的。无论哪个年级,都要热化词汇教学。党老师的字词教学很有特点,一是把精力放在生字的 “生”上,如突出“势不可当”中“当”的读音,教学生不会的.或容易念错的;二是注意开发识字规律,如“咆哮”、“祭奠”的教学,透过文字追寻到它的“根” 及“根”的延伸;三是扩大认知单元,以词语组块的形式出现,一组写环境的,一组写老汉的,这些词语与课文内容有机联系在一起。从学生表现看,学生从对语词没有感觉,到有感觉,到还原词语的形象、情感、分量,课堂的学习生态发生着积极的变化。

  师:那课文中是谁祭奠谁?

  生:是一个老太太祭奠她的丈夫和她的儿子。

  师:她的丈夫就是课文当中的?

  生:(齐)老汉。

  师:老汉的身份是?

  生:党支部书记。

  师:我们称他为老支书,可以吗?她还祭奠谁?

  生:(齐)她的儿子。

  师:也就是课文当中的?

  生:(齐)小伙子。

  师:那课文当中除了写到了老支书、小伙子,还写到了哪些人?

  生:乡亲们!

  师:(板书)同学们,一场洪水来临之后,在这唯一可以通过的桥面前,乡亲们、老支书、小伙子各是怎样的表现?谁能用自己的话概括一下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生:这篇课文写了,在一个乡村,突然爆发了洪水,老支书让乡亲们赶快逃脱,他非要他的儿子那个小伙子跟在后面。

  师:最后?

  生:最后老支书和小伙子都牺牲了。

  师:她说了这件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如果再加上时间、地点是不是更完整,接着说,能不能加上?什么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