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句的阅读答案(4)

时间:2021-08-31

绝句的阅读答案8

  乙巳游日本绝句

  [清]吴保初

  万顷云涛立海滩,天风浩荡白鸥闲。

  舟人哪识伤心地,为指前程是马关。

  过马关

  [清]康有为

  碧海沉沉岛屿环,万家灯火夹青山。

  有人遥指旌旗处,千古伤心是马关。

  【注】①吴保初(18691913),字彦复,安徽庐江人。本诗为诗人1905年东游日本途经马关时所作。②马关:在日本本洲岛西南端。1895年,中日甲午战争失败后,李鸿章与日本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③康有为(18581927),字广厦,中国近代政治家、教育家和文学家,资产阶级改良主义的代表人物。

  1.吴保初在诗中是用什么方法表达情感的?请简要分析。(5分)

【答案和解析】答案:示例一:运用了反衬(对比)的艺术手法。(2分)前两句勾画了一幅壮阔安谧、和平安宁的海边风景图,以乐景衬哀情,为后两句抒发国耻之悲张本。后两句通过船夫并不知道马关在历史上有何令人伤心的含义,进而表达了强烈的国耻之悲。(3分)

  示例二:触景生情,寓情于景。(2分)诗人航行海上,途经马关岛,不由联想到当年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国耻之悲油然而生。(3分)

  解析:诗歌前两句写景,后两句叙事。写景勾画了一幅壮阔安谧、和平安宁的海边风景图,但下文紧接着用伤心二字点出诗人情感,表达了强烈的国耻之悲。

  2.两首诗都写到伤心和马关,二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是否相同?为什么?(6分)

  【答案和解析】答案:相同,都表现了对于签订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的痛恨之情。(3分)吴诗通过船夫不知《马关条约》的伤痛反衬诗人对于国耻的伤心;康诗直抒胸臆,表达了《马关条约》给诗人带来的伤心。(3分)。

  解析:要注意注解中有关马关的解释,并联系历史知识来作答。

  【赏析】

  这首诗抒发了诗人对倍受欺凌的祖国无限伤痛的情怀。前两句写景,后两句写椎心之痛:茫茫大海浩瀚无边,大海上空白云漫卷,远望似与大海相连。浩荡强劲的海风掀起万顷波涛,涌向日本本洲岛西南的海滩。在这水天一色,苍茫空阔的云海之间,只有羽毛洁白的海鸥最为悠闲了。它不顾浪涌云飞,舒展着双翼在海天之间自由自在地飞翔。这是一幅多么壮阔安谧、和平安宁的海边风景!可是,谁能想象到十年前曾在此地演出一场弱肉强食的丑剧呢?诗人正凝神观赏海景时,同行的船夫指着前方说,再往前行一程就到马关了。船夫看来并不知道马关在历史上有何令人伤心的含义。

  1899年康有为自美洲东归途径日本赴香港时,也写下了首绝句:碧海沉沉岛屿环,万家灯火夹青山。有人遥指旌旗处,千古伤心是马关。,委婉地抒写了丧权辱国的深痛之情。两首诗构思可谓偶合,但比较而言,吴保初诗通篇运用反衬对比,更显出深沉蕴藉、刻骨铭心的力量。

绝句的阅读答案9

  拒绝句号

  ⑴一定会有一些朋友反对我这个标题。他们会说多好的句号啊!句号表示一种完成,一种圆满,一种有志者事竟成,一种成果与收获,或者干脆把这溜圆的句号看成一个个饱满的果实。它们还会问我,当你完成一部几十万字的长篇小说,在那最末一行画上一个句号时,难道你没有如释重负、飘飘欲仙般的感受?没有那种大功告成后该痛快干杯的喜悦吗?

  ⑵当然,这样的句号我也喜欢。但人生还有另一种句号。

  ⑶打个比方,你在一条路上走,走着走着,忽然有一种尽头感时,这句号就隐隐出现,如果你停下来,你足下就清晰地现出一个句号。这条路可不是做一件事时那短短的距离,它是人生追求的路、艺术探索的路和事业奋斗的路。这路原本无止无休,你在任何一处都可以起步,踏上征程;你也可以在任何一处画个句号,退了出来。无论什么都可以成为句号的缘故,那精疲力竭的放弃、自寻清闲的逃逸、江郎才尽的低头认输,乃至收获后的自满自足,甚至在目标达到之后,辉煌的目标也会划为一个句号,尽管这句号闪闪发光。句号,就是停止,就是终结,就是事物最终变为有限的、死去的符号。

  ⑷我说的是这种句号。可怕的是,这些句号总是不知不觉地出来。你呢,不知不觉地完结。想想看,你曾经做过了哪些有益的事?究竟是什么时候并怎样弃你而去的?句号往往又是和人的自足、人的彻悟、人的惰性连在一起的。所以句号大多是人心甘心情愿给自己画上的。人随时可能舒舒服服给自己画个句号,休止了自己。

  ⑸因而,我害怕句号。我对句号保持着近乎神经质的警惕。在与句号的斗争中,我一边感到生命的活力,常常闻到自身肌肉搏斗后散发出热烘烘的清香;一边认识到这原是生命存在所必须进行的奋争,也是与自身惰性与保守的对抗。当然,它何其艰难!跨过每一个句号,都需要付出双倍的力量,其中一半是创造力。然而,只要在人生或艺术的道路上,消灭一个句号,便开始一段崭新的充满诱惑的路。我们还会发现,被我们拒绝和消灭的句号,最终竟然会变成逗号。

  阅读题:

  1. 第(2)段在文章结构上起什么作用?(2分)

  2.有人喜欢句号的原因是什么?作者拒绝句号的原因又是什么?请作简要概括。(4分)

  3.揣摩文意,在结尾画线处补上一个恰当的句子。(3分)

  4.在人生的道路上,你也一定有过与句号作斗争的经历。请举出一例。(3分)

  参考答案:

  1. 起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2.有人喜欢句号,是因为在他们的心目中句号表示完成、圆满、成果与收获等。作者拒绝句号是因为句号往往意味着对事业、对其它追求本不该有的终止和懈怠。

  3.本题为开放题,如:最积极的人生,是不断努力地把句号变成逗号的人生。

  4.如:我初步学会游泳后,曾沾沾自喜,产生懒惰情绪,还原再去游泳。后来在朋友的劝说下,硬着头皮坚持游泳。一年来不但游泳能力大有长进,而且品尝到了许多成功的快乐。绝句的阅读答案10

  江南春绝句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1、本诗的作者是 ,他是晚唐一位著名诗人。与李商隐合称为 ,以区别于李白和杜甫的 。

  2、绝句是唐诗的一种主要体裁,它的特点主要是:

  3、明代杨慎在《升庵诗话》中说:千里莺啼,谁人听得?千里绿映红,谁人见得?若作十里,则莺啼绿红之景,村郭、楼台、僧寺、酒旗,皆在其中矣。对于这种意见,你是怎样理解的?

  4、写出两句唐代诗人写江南春天美景的诗句

  5、用散文性的语言描写前两句,体会江南的美丽春景。

答案

  1、杜牧、小李杜、大李杜《樊川文集》

  2、每首诗四句,每句五个字或七个字,一般是一三四句押韵。

  3、何文焕在《历代诗话考索》中曾驳斥道:即作十里,亦未必尽听得着,看得见。题云《江南春》,江南方广千里,千里之中,莺啼而绿映焉,水村山郭无处无酒旗,四百八十寺楼台多在烟雨中也。此诗之意既广,不得专指一处,故总而命曰《江南春》何文焕的说法是对的,这是出于文学艺术典型概括的需要。同样的道理也适用于后两句。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4,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白居易

  5、千里江南,到处是黄莺婉转啼叫,到处是绿叶映衬红花,水边的村落,靠山的城镇,酒帘迎风招展。

【绝句的阅读答案】相关文章:

1.《绝句》阅读答案

2.绝句阅读及答案

3.《西归绝句》阅读答案

4.拒绝句号 阅读答案

5.拒绝句号阅读理解及答案

6.《看梅绝句》阅读题及答案

7.《拒绝句号》阅读答案

8.《绝句漫兴九首》阅读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