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任安书》的课文解读(2)

时间:2021-08-31

  ②论理环环紧扣,见解独到新颖

  司马迁对“气节”的见解、对生命和事业关系的见解,独到而正确。文中写自己历经磨难而矢志不移,受了腐刑而不自杀,忍辱苟活发奋写出《史记》,表现了他对生命的珍惜和对事业的崇高信念,将个人价值置于历史、社会中来衡量,从更宏观、更长远的意义上理解 “义”和“气节”,超脱了庸常的生命价值观。 “受辱——隐忍——完成伟大的事业”,讲道理环环紧扣,层层深入,清楚明白。

  ③“反复曲折”的行文风格 ,

  在语言形式上,本文骈句、散句自然错落,排句、叠句时有穿插;字里行间,或悲切,或豪壮,作者的情感表达十分流畅自然;将叙事、议论、抒情、言志交融一体,以事显情,见识深远,辞气沉雄,构成了独具一格的艺术魅力。

  必须特别指出的'是,本文是一封书信,司马迁对待老朋友,语气亲近谦和得体。他并不因为任安有求于己帮他说情而自负清高,只是陈述自己忍辱苟活,地位卑微,没有得到皇帝的重视,又受到世俗的轻蔑,根本不具备推举贤才的资格,委婉谢绝了任安的请求,一再深表歉意。

  作者内心的矛盾与痛苦极其复杂,他无意矫饰,一一地如实道来。时而慷慨激昂,奔放激荡 ( 如“就极刑而无愠色”, “虽万被戮,岂有悔哉” ) ;时而回肠荡气,如泣如诉 ( 如“是以肠一日而九回,居则忽忽若有所亡,出则不知其所往。每念斯耻,汗未尝不发背沾衣也” ) ;时而旁征博引 ( 如“盖文王拘而演《周易》”一段 ) ,时而欲言又止。情真感切,跌宕起伏。 《古文观止》于篇后总评说: “此书反复曲折,首尾相续,叙事明白,豪气逼人。其感慨啸歌,大有燕赵烈士之风;忧愁幽思,则又直与《离骚》对垒。文情至此极矣 ! ” “反复曲折”一语实得其真,充分表现出作者笔力的雄健。

  (4) 参考译文

  太史公、愿为您效犬马之劳的司马迁向您再拜致意。少卿足下:前些时候,承蒙您屈尊写信给我,教导我慎重地与人交往,并以向朝廷举荐贤能作为自己的责任,情意诚挚恳切,好像是在责备我没有遵从您的教诲,而附和一般世俗庸人的看法,其实我并不是这样的。请允许我大略地陈述一下自己固塞鄙陋的意见。隔了很久没有给您复信,希望您不要责怪。

  按人之常情来说,没有人不贪生怕死、思念父母、顾念妻子儿女的;至于那些被正义和真理所激励的人就不是这样了,那是因为他们有不得不如此的缘故。如今我很不幸,早年丧失父母,又没有兄弟相亲,孑然一身独自生活,少卿您也看得出我对妻子儿女的态度是怎样的吧 ? 再说,真正的勇士不一定为名节而死,怯懦的人只要仰慕节义,随时随地都可以勉励自己不受辱 ! 我虽然怯懦,想苟且偷生,却也很懂得舍生就义的道理,何至于自己甘心遭受被捆绑囚禁的侮辱呢 ! 再说,奴婢侍妾一类人,尚且能够下决心自杀不受辱,何况我已经到了不能不自杀的地步呢 ? 我之所以忍辱偷生,被囚禁在粪土一般污秽的牢狱,是痛惜我的志愿尚未完成,如果平平庸庸地了结一生,我的文章就不能显扬于后世。

  古代拥有财富、地位尊贵而姓名无闻的人,不可胜数,只有卓异超群、洒脱不拘的特殊人物才能名扬后世。周文王被拘禁在里而推演出 { 周易》;孔子在穷困的境遇中编写《春秋》;屈原被流放后创作了《离骚》;左丘明失明后写出了《国语》;孙子被砍去膝盖骨,编著了《兵法》;吕不韦被贬官迁徙到蜀地, 《吕氏春秋》才流传于世;韩非被囚禁在秦国,写下了《说难》、 《孤愤》;至于《诗经》三百篇,也大都是圣人贤者抒发郁愤之情而创作出来的。这些人都是内心抑郁不舒畅,不能实现自己的理想,所以才记述以往的史事,期望将来有理解他们的人。就如左丘明眼睛瞎了,孙子被砍了膝盖骨,终归不被当权者重用,于是他们就回家著书立说,以抒发他们的愤懑之情,想让自己的著作传留后世以显示自己的理想志趣。

  我私下里不自量力,近年来,借助于自己粗劣的文笔,搜集天下散乱失传的史籍与传闻,略加考证前人的所作所为,统观事情的始末,考察他们成败兴衰的规律。上起黄帝轩辕,下至当今,写成表十篇、本纪十二篇、书八篇、世家三十篇、列传七十篇,总共一百三十篇。也是想借此来探究自然现象和政治社会的关系,通晓古今历史变革的进程,成就自己的一家学说。此书刚刚起草,尚未完成,偏偏就遭遇这场灾祸。我十分痛惜书还没有写成,因此宁愿接受最残酷的宫刑也没有露出怨怒的脸色。我确实希望著成此书,把它珍藏在名山之中,传给志同道合之人,以至广泛流传到四通八达的大城市,这样就补偿了我以前下狱受刑的侮辱,即使一万次遭到杀戮,难道还有悔恨吗 ! 然而我这番苦心只能说给有见识的人听,难以对一般人说啊。

  况且,我处在屈辱的地位实在不容易处世,身处卑贱的地位往往会招来更多的指责和非议。我因替李陵辩护遭遇了这场灾祸,更被邻里同乡所耻笑,以至于使祖先蒙受污辱,还有什么脸面再去谒拜父母的坟墓呢 ! 即使再经历一百代,耻辱只会越来越厉害罢了 ! 因此我愁思缠结,内心极为痛苦,在家时总是精神恍惚,好像丢失了什么,出门就不知要到什么地方去。每当我想起遭受的这桩奇耻大辱,没有一次不是汗流浃背,湿透了衣裳 !

  我简直成了一个宫闱中的宦臣,还怎能自行隐退,藏身到深山岩穴之中隐居呢 ? 所以,我暂且随波逐流,与时俗周旋敷衍,以此来抒发内心的烦闷悲愤。如今您却教导我要推举贤能之士,岂不是和我内心的苦衷相违背吗 ? 现在即使我想美化自己,用美妙的言辞修饰自己,可是毫无益处,不会被世俗的人信任,恰恰是自取其辱罢了。总之,到死的那一天,然后一生的是非才会有个定论。这封信也不能完全表达我的心意,只能大略地说说一些固塞而鄙陋的想法。谨再次致意。2 .习题解说

  (1) 第一题的命题意图和参考答案

  命题意图:要求学生在背诵名段的基础上,了解司马迁的文学观念 , 了解他写作《史记》的动机和《史记》的体例,体会司马迁忍辱负重、完成著书大业的情怀。  参考答案:

  第 1 小题,作者大量引述古人发愤著书的事迹,表明作者在“立德”, “立功”无法实现的时候,把“立言”作为人生“不朽”的基本追求。

  第 2 小题,司马迁忍辱苟生用生命写作《史记》的目的,是“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以便让“文采表于后世”。

  (2) 第二题的命题意图和参考答案

  命题意图:通过比较《陈情表》和《报任安书》,

  参考答案:

  了解古代书牍文写作基本特点。

  《陈情表》是写给君主的奏表, 《报任安书》是朋友之间的书信。由于所呈的对象不同,因而在遣词造句、抒情方式等方面便有差别。 《陈情表》用委婉闪烁的言词,不直讲本意,而在维护君主的绝对权威的基础上陈述自己的特殊困境,打消晋武帝的疑虑,博取君主的同情和怜悯,因而在写作上是小心谨慎地叙事、说情。 《报任安书》则直抒胸臆,写法上融记叙、抒情、议论为一体,行文反复

  曲折,跌宕生姿,富有深刻的思想内涵。

  (3) 第三题的命题意图和参考答案

  命题意图:培养学生对文意的整体把握和关键词语的理解能力。

参考答案:

  第 l 小题,我之所以忍辱偷生,被囚禁于粪土一般的牢狱,是痛惜我的志愿尚未完成 , 如果平平庸庸地了结一生,我的文章就不能显扬于后世 .

  第 2 小题,我确实希望著成此书,把它珍藏在名山之中,传给志同道合之人,以至广泛流传到四通八达的大城市,这样就补偿了我以前下狱受刑的侮辱,即使一万次遭到杀戮,难道还有悔恨吗 !

【《报任安书》的课文解读】相关文章:

1.报任安书课文翻译

2.报任安书课文原文

3.课文报任安书原文

4.《报任安书》的课文原文和译文

5.《马说》课文解读

6.课文《老师您好》解读

7.《雨巷》课文解读

8.课文《离骚》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