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寻找野败的日子里阅读答案(2)

时间:2021-08-31

  袁隆平在北京得知找到野生雄性不育株的消息时,欣喜异常。如同他劳作在夏日酷暑下的稻田里,正值灼热难耐之际,忽然迎面吹来一股清凉的风,拂拭着他的肌肤,熨帖着他的心灵。那种无比幸福的感觉,融进了他的血液,渗入了他的周身,这种幸福的感觉从此几乎追随了他的后半生。

  袁隆平连夜乘火车南下赶赴天涯海角。

  当他来到南红农场时,恰好是次日的清晨,他来不及休息,使与李必湖一起,踏着晶莹的露珠,穿过迷蒙的雾霭,走近那棵野生的雄性不育株。在蓝天碧水连结的地方,只见那棵野生的雄性不育株静静地伫立着,披着迷蒙的雾霭,款款地低下了头。那绿色的长发,在微风中轻柔地飘着,那浅浅的乳黄色的长蕊,嫣然而笑,似乎在为远方的“情人”绽放着清香的花朵。

  袁隆平分别采集了3个稻穗上尚未开放的小花朵,置于100倍显微镜下观察,看到了大量不规则形状的碘败花粉粒,经反复辨认后,他激动得大声叫好:

  “妙,妙!这的确是一株天然的雄性败育野生稻!”他当即为这棵野生雄性不育株命名为“野败”,其含意就是野生的雄性败育稻。

  两年以来,袁隆平以寻觅野生雄性不育株为事业。为了它,他天南地北地长途跋涉;为了它,他朝朝暮暮,不眠不休。当见到这株“野败”以后,他如同一位痴情少男,与他心爱的少女进行了一次心灵的对话:

  好一个“野败”,总算找到你了。

  我朝思暮想的“野败”,终于找到你了。

  这么多年了,你总是躲躲闪闪的,你让我盼得好苦啊!

  我朝思暮想的

  “野败”,我们终于相遇了。多么漫长的寻觅啊,你终于有了可喜可贺的归宿。

  从那一刻开始,袁隆平日日夜夜守候在他心爱的“野败”身边。太阳、月亮和星星也轮流照看着他的“野败”。那“野败”如婴儿般无拘无束地舒展开双臂,生机勃勃地贴近身边成行的栽培稻。轻轻吹来的风,飘飘洒洒的细雨,从从容容的流水,使得它从浅浅的嫩绿变成浓浓的墨绿。袁隆平轻手轻脚地选择了精良的籼稻雄花为他的“野败”一次又一次地授粉。

  “‘野败’是怎样降临人间的呢?”

  人们怀着好奇的心情询问袁隆平。

  袁隆平稍加思索地回答说:

  “它是一粒野生的种子,不知哪一类候鸟将它吞进肚里,用它分泌的胃液将其雄性抹去了,而保留了它的雌性,并把它排出体外。命运使得这两粒种子在这美丽的原野落地生根,是李必湖和冯克珊的伟大发现,赋予了它生命的崭新意义。”

  是的,袁隆平的杂交水稻研究,将因它而辉煌,将因它的发现而建立千古功勋。

  “野败”的发现,为袁隆平的杂交水稻事业打开了突破口,这株“野败”,为杂交水稻科研事业的发展带来了契机,也使得袁隆平和他的助手们在杂交水稻的探索中出现了一个重要的转机。

  自然与人原本是有诸多机缘的。黄河遇到了李白,才会有“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的千古绝唱;长江遇到了苏轼,才会有“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盖世词章;那“野败”遇见了袁隆平,才会有几千亿公斤杂交水稻的收获。

  袁隆平熟记母亲素日常说的一句话:

  “上帝给我们的不会很多。”

  的确,上帝给的并不多。上帝只给画家狄斯尼一只小老鼠,然而,他抓住了,他成功了!

  上帝给的并不多,上帝只给袁隆平三穗“野败”,然而,他抓住了,他成功了……

  他像是一位到西天取经的唐僧,经过九九八十一道劫难,终于获得了成功!

  1、有人说本文的标题设置很有特点,你认为这个题目好在哪里?(4分)

  2、袁隆平,江西德安人。农学家、杂交水稻育种专家。1930年9月7日生。1953年西南农学院农学系毕业。1955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被同行们誉为“杂交水稻之父”。

  3、.了解文章内容并分析,本文可分为四部分。请写出每一部分的大意。(8分,每点2分)

  第一部分(1——5),。

  第二部分(6——19),。

  第三部分(20——22),。

  第四部分(23。

  4、请归纳出本文的主题思想(文中通过描写什么内容,表现了怎样的主题思想?)(6分)

  5、本文是如何刻化袁隆平这一形象的?试作分析。(6分)

  6、.本文语言有什么特点?试作分析。(8分)在寻找“野败”的日子里(学案)答案

  1、答:题目点出了文章的中心事件是寻找“野败”,在这段时间内袁隆平如何做的,引发了读者的想象,引人入胜。

  3、.了解文章内容并分析,本文可分为四部分。请写出每一部分的大意。

  第一部分(1——5),确立找“野败”的目标。

  第二部分(6——19),寻找“野败”。

  第三部分(20——22),决心抢占杂交水稻领域的最高点。

  第四部分(23至结束),找到“野败”。

  4、答:本文描画了杂交水稻育种专家袁隆平和他的助手寻找“野败”的艰辛历程,从中表现了他和他的助手不怕艰辛、积极进取、勇于突破、认真执著的治学精神和为国争光的爱国精神。

  5、答:本文是运用多种描写手法,通过记叙寻找“野败”的过程来刻画袁隆平的。确立寻找目标。表现了袁隆平积极进取、勇于突破的精神。寻找过程,表现了袁隆平和他的助手不怕艰辛、勤奋工作的爱国主义精神。决心抢占制高点,为祖国争光,表现了他高度的爱国主义精神。找到了“野败”后的表现,写出了袁隆平谦虚、淡泊名利的高贵品质。全文刻画了一位不怕艰苦、勇于进取、勇于突破、认真执著的科学家形象。

  6、提示:情景描写性语言较多,语言优美。写寻找雄性不育材料时,茫茫荒野,环境艰苦,潺潺的泉水、清凌凌的溪水又增添了无限情趣,运用的象声词、迭词读来朗朗上口。写月光下的稻田,把稻田比作绿毯、将月光比作白纱形象可感,朦胧虚幻特点鲜明。又如写袁隆平去看那棵野生稻时运用拟人手法刻画稻子,使其人格化,形象鲜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