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菜茨菇汤》阅读答案(2)

时间:2021-08-31

  试题答案:

  【小题1】情感变化是:小时候没有好感、在北京想念咸菜茨菇汤(1空1分,共2分)

  【小题2】写自己对茨菇没有好感的原因。(1分)突出茨菇的难吃(1分),同样为下文怀念咸菜茨菇汤做铺垫。(1分)共3分

  【小题3】(1)“苦”:一方面指茨菇使人产生的味觉上的苦味(1分),一方面指代家乡闹大水、粮食缺乏,大量吃茨菇的艰难日子。(1分)共2分

  (2)“格”:一方面指味道,(1分)一方面指格调、内涵。(1分)共2分

  【小题4】通过一系列动作(1分)写出了家乡的一种生活习俗,下文思念家乡埋伏笔;(1分)“可以一直吃到第二年春天”,半年的青菜虽充当了口粮,却也叫人倒了胃口,为情感的发展做铺垫。意思对即可。(1分)共3分

  【小题5】作者远离故土后,对故乡难舍的乡情,(1分)使得他在人生的暮年怀念儿时的咸菜茨菇汤。意思对即可。(1分)共2分

  解析【小题1】

  试题分析:学生整体感知文本内容,了解散文的组材线索,根据故事情节的变化来感知文本内容,理解人物的情感变化过程,能做到故事情节和人物的情感变化相一致,学生表述合理即可。这里学生总结出“从无好感到深切怀念”的过程。

  考点:概括作品主题。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小题2】

  试题分析:某一段落在文章中的作用就是指该段在结构和内容上的作用。中考中记叙文经常出现分析文章某一段在内容或结构上的作用。内容上有:点明文章中心主旨、画龙点睛等作用;而结构上通常有:总领全文、承上启下、照应前文等作用。学生观察语段所在的文章位置来判断分析,这里在结构上为下文怀念咸菜茨菇汤做铺垫;内容上写出自己对茨菇没有好感的原因。

  考点:理解文中重要语段的作用。能力层级为理解B。

  【小题3】

  试题分析:分析某个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答题方法:了解用词之美------动词形容词精辟准确,把事物说得形象具体;使用成语,为文章增色;关键词能为中心服务。如:这里 “苦”:一方面指茨菇使人产生的味觉上的苦味,一方面指代家乡闹大水、粮食缺乏,大量吃茨菇的艰难日子。

  考点:体会重要语句的含意,品味语言表达艺术。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小题4】

  试题分析:动作描写:形象生动地表现出人物的××心理(心情),并反映了人物的××性格特征或××精神品质。有时还推动了情节的发展。学生能结合具体语言环境来进行分析。 这里一系列动作,写出了家乡的一种生活习俗,下文思念家乡埋伏笔,更为情感的发展做铺垫。

  考点:分析作品描写手法。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小题5】

  试题分析:理解文章语句的含义,一要结合具体的语境,二要联系上下文,三要紧扣文章的中心主题,并能从文章的信息中找出依据和理由。这里学生围绕“怀念家乡”主题,来理解作答即可。

  考点:理解文中重要语句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更多相关文章推荐阅读:1.《鳝鱼骨里的妈妈滋味》阅读答案

2.曾巩《赠职方员外郎苏君墓志铭》阅读答案及翻译

3.示儿 陆游 阅读答案

4.《晨趣》季羡林阅读答案

5.《亲近大自然》阅读答案

6.李白赠汪伦》阅读答案及翻译赏析

7.《绿毛龟》阅读答案

8.彭托皮丹《鹰的飞翔》阅读答案

9.《约会白桦》阅读答案

10.季羡林《幽径悲剧》阅读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