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只飞在深秋的蜜蜂》阅读答案(2)

时间:2021-08-31

  参考答案:

  15(1)竟然,表示出于意料之外;对自己儿时的无知之举感到后悔。

  (2)徒劳,无益地耗费力气;为流浪蜂寻找家园不得而心生怜惜之情。

  [理解词语,要注意以下三点:一是要把握上下文营造的语境,在前文或后文寻找相关信息,然后加以概括,进而推断含义。二是使用修辞手法的词句,一定要结合修辞的特点来考虑。三是联系文章的中心来推断诠释。我们应采用词义加表达作用的形式来答题。(1)“竟然”义项只有一项,就是表示出于意料之外。其传达出的是作者对儿时举动的后悔、自责。(2)“徒劳”也只有一个义项:无益地耗费力气。其传达出的是作者对流浪蜂执着寻找家园却必定无果的同情、怜悯之情。]

  16.(1)运用景物描写的方法,为下文写放蜂人来此放蜂做铺垫,与后面槐树林被人们砍伐殆尽形成鲜明的对比。

  (2)运用动作(细节)描写的方法,写出了放蜂人对蜜蜂的怜惜、呵护与喜爱。

  [景物描写的作用有以下几点:①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揭示作品的时代背景;②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情;③为后文情节的发展做铺垫;④展示人物性格;⑤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我们可从以下几个角度分析动作(细节)描写的作用:显示人物内心世界;刻画人物性格;表现变化的姿势或者感情、态度;创造生动的画面和活跃的场景。(1)景物描写,是指对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中的风景、物体的描写。根据这一概念我们很容易知道这句话运用了景物描写的方法。联系下文对放蜂人的叙述,我们就知此处景物描写是为下文写放蜂人的到来做铺垫。(2)这句话表现的是放蜂人对蜜蜂细心照料、呵护的情景,放蜂人对蜜蜂的情感是通过细腻的动作(细节)表现的。]

  17. (1)最后一段与开头前三段形成照应。(2)第⑦段槐树林被砍伐殆尽与第④段对茂密的槐树林的描写形成照应。(3)第段压在心头的谜团释放了与第⑥段对放蜂老人为蜜蜂死亡而伤心的不解之谜形成照应。(常见的照应有:①开头与结尾照应。使文章结构完整,主旨突出,能更好地抒发感情,渲染气氛。②正文与标题照应。使文章的内容更醒目地揭示标题的意思。③行文中前后照应。可制造悬念,使情节发展具有吸引力和戏剧性,使结构更紧凑,文脉更贯通。文中照应的地方比较多,如文章结尾段写对流浪蜂的祝福,就与开头三段描写见到深秋中的流浪蜂照应;“他说到这儿的时候,轻轻一抬手,将那几只翅膀已被吹干的蜜蜂放飞出去”与“他将那几只蜜蜂放在手掌上,用嘴将沾在它们翅膀上的水渍吹掉”照应;等等。对文中的照应之处我们可概括写出,也可抄原句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