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园春·忆黄山》古诗赏析

时间:2021-08-31

  沁园春.忆黄山

  汪莘

  三十六峰,三十六溪,长锁清秋。对孤峰绝顶,云烟竞秀,悬崖峭壁,瀑布争流。洞里桃花,仙家芝草,雪后春正取次游。曾亲见,是龙潭白昼,海涌潮头。当年黄帝浮丘,有玉枕玉床还在不?向天都月夜,遥闻凤管,翠微霜晓,仰盼龙楼。砂穴长红,丹炉已冷,安得灵方闻早修?谁知此,问源头白鹿,水畔青牛。

  汪萃这首《沁园春》的题目是“忆黄山”,可见他写这首词时,已不在黄山。而早年他曾于黄山屏居,黄山的雄奇壮丽给他留下深刻的印象,因此即使是回忆,也能非常清晰地把黄山主要的美景都形象鲜明地描绘下来,又能把有关黄山的主要神话传说融合其间。这就不仅在读者面前展现出一幅幅明丽的画面,而且在这美丽的画面上蒙上了一层神秘迷茫的面纱,从而更令人神往,更富于艺术魅力。加上这首词文字清丽,风格秀逸,可说是汪莘代表作之一。而在宋词中写黄山者极少,写得好的更寥若晨星。汪莘这首《沁园春》在宋代黄山词中,亦可谓难得之作。

  词的上片写黄山的壮丽,重在实写;下片写黄山的神奇,重在虚写。全篇虚实相生,构思巧妙,运笔灵活,联想丰富,形象鲜明,清丽秀逸,韵味隽永。

  先看看上片是怎样描绘黄山壮丽景色的吧。开篇三句“三十六峰,三十六溪,长锁清秋”,以白描手法写出黄山的总体画面,意境开阔。“长锁”一词,有力地表现出黄山景色幽雅,四季如秋,清凉长驻的怡人之美。接着以一个“对”字领起两组隔句对,“孤峰绝顶,云烟竞秀”写山的雄奇;“悬崖峭壁,瀑布争流”,写水的壮观。这是“三十六峰,三十六溪”的具体描写,在读者面前铺开一幅黄山壮伟图。“孤”“绝”“悬”“峭”这四个形容词,绘出山的高峻陡险,“竞”“争”两个动词,强化了画面的动感,写出了“云烟”“瀑布”的气势。这些精确用词使这幅黄山大背景图不是平面的静态画,而是立体的动态图了。“洞里桃花,仙家芝草”是这大背景中的一个特写镜头。第一句隐含着美丽的神话故事:传说古代仙人浮丘公曾在炼丹峰的炼丹洞里炼过仙丹。那里有两桃,毛白而色异,又有石花形似桃花。第二句则暗点黄帝的故事:相传轩辕峰下的采芝源,曾是轩辕黄帝采芝的地方。这两句既写出黄山异景,也点出它那不寻常的经历。正因为有这些独特的奇景与神秘的色彩,才会吸诱词人“雪后春正取次游。”这是作者深山探胜中撮取的第一个特写镜头。下面再推出第二个特写镜头,就“是龙潭白昼,海涌潮头。”这里特别提出是“亲曾见”,以强化真实感。如果说上一个镜头是幽深的话,那这一个镜头就是阔大;上一个镜头以静怡人,这一个镜头则以动感人。这“龙潭”,指白龙桥下的白龙潭。那里,白云溪受容众壑之水,泻入深潭。每逢大雨滂沱或春雪消融之时,潭中之水就会如雷霆震击,汹涌腾跃,好似海潮翻滚,令人惊心动魄。作者以“海涌潮头”这简炼的四个字,生动形象地写出这巨大的声势,激荡跳跃,神采飞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