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沁园春雪(2)

时间:2021-08-31

  自古骚人墨客咏雪诗词无数,大都着眼于雪景本身的描摹刻画。“江山一笼统,井上墨窟窿。黄狗身上白,白狗身上肿”(唐·张打油)此诗真实写出了张打油在雪天观察之所及,但观察止于眼睛,与人的心灵实无任何联系,无意境。“一片二片三四片,五片六片七八片,九片十片千万片,飞入梅花寻不见”(唐伯虎)。此诗描写了雪由小到大的情景,似乎太单调。“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柳宗元《江雪》),这里写了寒江独钓时所看到的”雪景”,似呼太凄凉。“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这是写边塞的雪景,尽管恢宏开阔,也只不过以花喻雪。毛泽东的词虽是咏雪但又不停留在雪上,以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博大胸怀,将恢宏的境界,崇高的思想寄寓在词中,1936年,毛泽东率红军抗日先锋队,东渡黄河,他亲赴黄河岸畔观察地形,俯瞰北国壮丽雪景和大好河山,把群山、高原、长城、黄河尽收眼底,横展北国苍茫画卷。又神驰于历史的高峰,评说叱咤风云的历史人物,“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作者登高望远,视野非常辽阔:长城内外白雪皑皑、滔滔黄河停止奔流,群山似银蛇飞舞,高原如蜡象奔驰,雪睛后红日高照,山原雪景更妖娆。这里远景与近景、动景与静景、实景与虚景相得益彰。写的是景,传的是情,是一种诗人面对祖国壮美雪景油然而生的高远思想境界。这里我们可以洞见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崇高而又广阔的内心世界,充分表现了无产阶级革命英雄的抱负和坚定的信心。

  读着这囊括数万里,纵贯数千载的意境宏大的词作,那民族自豪感和热爱祖国的感情在升腾、在激荡。作者将“千里”、“万里”、“长城”、“大河”、“高山”、“高原”这些崇高伟大的形象衬上“秦皇”、“汉武”、“唐宗”、“宋祖”这些杰出人物的名字,在读者心中唤起了—种雄壮的情感。反衬现实的“风流人物”。今朝的无产阶级是较之于历史上任何时期的英雄更为伟大的英雄群体。他们肩负着改造旧社会的宏伟使命。这种崇高美的形象,充分地显示了我国人民的创造世界历史的伟大动力。  “踏遍青山人未老,风景这边独好”,读了这形象巨大的词作,我们仿佛看到了一位伟大的人民领袖像“展翅九万里”的鲲鹏,像“横空出世”的“风流人物”,在“闲庭散步”,在“指点江山,激扬文字”,在“抽出倚天宝剑”,“截断巫山云雨”,腰裁“昆仑”,让“环球”“同此凉热”,仿佛看到了一代伟人在“丛中笑”,好像具体感受到他的思想情感,也很自然地激起对他的爱戴和崇敬之情。

  《沁园春·雪》是我国诗词百花园中一颗璀璨夺目的明珠。它的崇高美,威震古今,彪炳千秋。只有具有这种气质的伟人,才写得出独具风格的崇高美的华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