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园春·雪》教学设计(2)

时间:2021-08-31

  二.整体感知

  (一)范读全词(或放朗诵录音),学生想象词作所描绘的景象,初步体会词作所表达的感情。朗读时学生标示重音、节奏、停顿,听清字音。

  (二)自由诵读,学生借助注释理解这首词的字面意思,并各用一句话概括上阕下阕的内容。

  (三)检查重点字音、词义及内容

  1.正音:妖娆 逊 数 分外 成吉思汗 今朝 ...

  2.解词:惟余 竞 折腰 红装素裹 风骚

  3、这首词分上下两阕。上阕:描写北方雪景,赞美祖国山河。下阕:评论古代帝王,赞美当代英雄。

  (四)朗读指导:读出豪壮激越的情调;读出重音、停顿、速度、节奏。

  生读——评价——齐读

  二、重点研读

  1、诵读上阕,合作讨论。

  ①上阕分几层意思?理出写景顺序。前三句从哪个角度写雪景?所写景物有何特点?

  解题思路:分三层。前三句概写,极目万里,动静结合;中间七名具体写,气势磅礴,生机盎然;后三句写想象中的景色,红白交映,艳丽多姿。

  解题思路:总写北国雪景,“千里”“万里”是互文,千万里冰封,千万里雪飘,写也视野的辽阔。“封”写地面,凝然安静;“飘”写天空,雪姿轻盈。一静一动,动静结合,相映成趣。

  ②词中描绘雪景却未出现“白”字,其实词中有好多处都扣住了“白”,请举例。

  如:银、蜡、素等。

  ③“望”字统领到哪一句? 点击其余动词,说出其含义或在词中的表现力。 解题思路:字统领到“欲与天公试比高”。“望”字以下是雄伟的景观。“长城”、“黄河”是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最能反映北国风貌,而且与“千里”、“万里”相照应,续写地域的辽阔。动词有“封、飘、失、舞、驰、比、看”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