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园春·雪》结构分析

时间:2021-08-31

  层次结构:

  这首词有上下两阕:上阕写北国雪景;下阕评论历史人物,结尾于赞颂当代英雄。

  上阕重点描绘北方壮丽的雪景,热情赞美祖国的大好河山。

  这阕可分为三层:

  第一层(从“北国风光”到“万里雪飘”),概括描写北国的壮丽雪景。

  第二层(从“望长城内外”到“欲与天公试比高”),具体描写北国风光。

  第三层(从“须晴日”到“分外妖娆”),写雪后晴天的美丽景色。

  下阕重点评论历史人物,歌颂当代英雄。

  这阕也可分为三层:

  第一层(“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竟折腰”)这层是承上启下的过渡。

  第二层(从“惜秦皇汉武”到“只识弯弓射大雕”),恰如其分地评论五位历史英雄。

  第三层(从“俱往矣”到“还看今朝”)歌颂当今的无产阶级革命英雄。

  整体分析:

  《沁园春·雪》分上下阕。上阕因雪起兴,借雪景抒写情怀。起笔不凡,“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不先写“雪”字,而首推“北国风光”,不仅突出了诗人对北方雪景的感受印象,而且造境独到优雅,可以冠结全篇。接着是对雪景的大笔铺陈,“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大雪覆盖了一切,黄河也失去了滔滔流动貌,无边无际的茫茫雪景。这里“惟余莽莽”“顿失滔滔”,十分准确、传神,凸现了北方雪景的深度。“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可谓静中写动,披满白雪、连绵起伏的群山,像银蛇舞动,而白雪皑皑的高原丘陵地带,像蜡白色的象群在奔兀。群山高原与低垂的冬雪云天相连成一片,因而作者信手拈来“欲与天公试比高”之句。“银蛇”“蜡象”两个生动比喻,一下子赋予雪境以生命感,且有动中见静的艺术效果。这就“水到渠成”地引出“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多么自然巧妙的联想,使雪境发生阴晴之间的转化,一个“红装素裹”的美人的象征,初步形成这首词的意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