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沁园春·情若连环》赏析

时间:2021-08-31

  沁园春这首词托男女之情恨,抒极不平的心曲。正如《赤壁赋》中所言:“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推荐的苏轼《沁园春·情若连环》赏析,希望能帮到大家,更多精彩内容可浏览(www.010zaixian.com/wenxue)。

  沁园春

  作者:苏轼

  原文:

  情若连环,恨如流水,甚时是休。也不须惊怪,沈郎易瘦,也不须惊怪,潘鬓先愁。总是难禁,许多魔难,奈好事教人不自由。空追想,念前欢杳杳,后会悠悠。

  凝眸。悔上层楼。谩惹起、新愁压旧愁。向彩笺写遍,相思字了,重重封卷,密寄书邮。料到伊行,时时开看,一看一回和泪收。须知道,□这般病染,两处心头。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又字和仲,号 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人,著名文学家。公元1057年(宋仁宗嘉祐二年)与弟苏辙同登进士,授福昌县主簿、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府节度判官,召直史馆。苏轼诗、词、文、书、画皆工,是继欧阳修之后北宋文坛的领袖人物。苏轼《沁园春·情若连环》是其代表作之一。全词如下:

  情若连环,恨如流水,甚时是休。也不须惊怪,沈郎易瘦;也不须惊怪,潘鬓先愁。总是难禁,许多魔难,奈好事教人不自由。空追想,念前欢杳杳,后会悠悠。凝眸。悔上层楼。谩惹起新愁压旧愁。向彩笺写遍,相思字了,重重封卷,密寄书邮。料到伊行,时时开看,一看一回和泪收。须知道,这般病染,两处心头。

  上片说的全是主人公一方面的相思情况。词作首先写道:“情若连环,恨如流水。”起调是一组并列对句,以“连环”、“流水”为比,是说情感如连环一样没有终点,回环往复的;离愁别恨似如流水绵绵不断,永无止境。所以,词人说“情”、此“恨”“甚时是休”。接着写道:“也不须惊怪,沈郎易瘦;也不须惊怪,潘鬓先愁。” “沈郎”就是指沈约。著名词人李煜词中有“沈腰潘鬓消磨”一句,指的便是沈约。后来,明代诗人夏完淳也有“酒杯千古思陶令,腰带三围恨沈郎”之诗句,这个细腰男子指的也即沈约。后人多用“沈郎腰瘦”泛指因故腰细的男子。潘岳三十二岁见白发,是未老先衰的标志。后用“潘鬓”等作为中年即鬓发斑白的代称。“潘”即指潘岳。潘岳在三十二岁时就见白发,是未老先衰的标志。后用“潘鬓”就作为中年即鬓发斑白的代称。这里,词人用了一组扇面对句,说相思之后的具体情状。这里,从两方面来写的,首先是说腰围减损,其次是说鬓发斑白,有如潘岳一般,因见二毛(头发斑白)而发愁。接着写道:“总是难禁,许多魔难,奈好事教人不自由。”这里,词人点明上文所说“瘦”与“愁”的原因,是“好事教人不自由”。“好事”指男女之间欢会等情事。因为时时刻刻惦记着这许多情事,无法自主,所以才有这无穷无尽的“情”与“恨”。最后词人写道:“空追想,念前欢杳杳,后会悠悠。”“杳杳”形容幽静深远的样子。《楚辞·九章·哀郢》:“尧舜之抗行兮,瞭杳杳而薄天。” 洪兴祖补注:“杳杳,远貌。” 唐代柳宗元《早梅》诗中写道:“欲为万里赠,杳杳山水隔。”“悠悠”指遥远,或者长久。《楚辞·九辩》中有“袭长夜之悠悠”的诗句。这里,词人进一步点明,主人公所“追想”的“好事”就是“前欢”与“后会”,前欢已是杳无踪迹,不可追寻,而后会又遥遥无期,难以预卜。这样,更加使词中表现的“情”与“恨”更加具体化,更加深沉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