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沁园春·长沙》解读李镇西的大家风范(3)

时间:2021-08-31

  6. 谆谆教导,引领精神方向。新课程改革,让许多老师在课堂上三缄其口,不敢再理直气壮地讲解课文,对于一些敏感问题,更不敢亮明自己的观点。李老师在这方面是个勇者,他不但敢说,而且说得切中时弊,说得酣畅淋漓。针对有媒体把刘翔说成是个“阳光男孩”的现象,他大胆亮明自己的观点:“现在相当多的男性青年,都喜欢别人叫自己‘男孩子’,有的甚至三十好几了,也自称‘像我们这些男孩子吧’!恶心!难怪有人说,今天中国没有男子汉,只有男孩子!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从《沁园春。长沙》里,读到一种久违的英雄主义气概,进而呼唤让英雄主义重返中国!我希望我们在座的每一位男同学,一定要做胸有大志的男子汉,不做所谓的‘男孩子’”!虽然没有亲临现场去听课,没亲耳听到李老师这激情满怀、掷地有声的话语,但即使是从教学实录中,我似乎也听到了李老师和在场所有听课者砰砰的心跳声。痛快!确实激荡人心!李老师简要精辟的讲解,把课堂的方向引向纵深,结合当代社会进行的情感的引导,成为了学生们精神的引领和人生态度的导航,这节课也就具有了相当的深度、厚度和高度。这样的讲解,难道能说是没必要的吗?

  7. 思想碰撞,挥洒气度涵养。阅读教学的过程,实际上是一个教师、学生和文本三方平等对话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不同的声音,这个时候,作为课堂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应该允许课堂上有不同的声音存在,这一方面是尊重学生的阅读体验的需要,另一方面,也是教师的一种气度和涵养的表现。这方面李老师的做法是,在充分尊重学生的前提下,在与学生的思想碰撞中,既允许学生表露自己的观点,又不失时机地阐述自己的见解,给学生更宽阔的视野和更多元的思考,这就又技高一筹了。尤其是在对毛泽东的评价中,能够一分为二地去看待一代伟人,并告诫大家“不宜过多地指责毛泽东,而应该把目光关注于制度建设”从而发展自己的国家,睿智的话语,挥洒出的,不正是一代教育大家的气度和涵养吗?  李镇西是大家,大家自有大家的风范;而我们,是普普通通通的无数语文老师的一员,我们也许永远成不了李镇西似的大家,但我们可以拥有李镇西的精神:做最好的老师,做最好的自己!

  最后,用李镇西老师的一段话与君共勉:

  你也许不是最美丽的,但你可以最可爱;你也许不是最聪明的,但你可以最勤奋;你也许不会最富有,但你可以最充实;你也许不会最顺利,但你可以最乐观……因此,你若是工人,就要当技术最出色的工人;你若是营业员,就要当服务质量最佳的营业员;你若是医生,就要当医术最高明的医生;你若是教师,就要当最负责的教师;甚至你哪怕只是一名“个体户”,也要当最受顾客称道的劳动者!你也许不能成名成家,不能名垂青史,但你可以成为同行业中千千万万普通人里最好的那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