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观的生平及后人对其评价(2)

时间:2021-08-31

  秦少游五岁随祖父从江西回故乡,到三十七岁进入仕途离开故乡,其间30多年,除了短去浙江吴兴任孙觉的幕府外,基本上住高邮。有时与友赴扬州、金山、惠山以及安徽、浙江等地游历,有时去扬州、彭城、湖州谒师友苏轼,而较多的时间在高邮杜门读书,以文史自娱,写下了大量的诗、词、赋和策论。

  他的著作中不乏高邮的方言俗语,如《品令》用到 “ 织 ” 一词。 “ 胳织 ” 即今 “ 胳肢 ” ,至今高邮人还有用手触人的胳肢窝(即腋窝)而使人发笑的习惯。难怪李调元的《雨林夜话》中也说: “ 秦少游《品令》 ‘ 掉又臞,天然个品格 ’ ,此正秦邮土音,用个字作语助,今秦邮人皆然也。” 事隔900余年,人们读他的著作,仍旧感到亲切,引起深深的激动,激起强烈的美感享受。

  好友苏辙、黄山谷来邮,他热情接待,相从游览,相互唱和。值得一提的是,秦少游在高邮两次接待了苏轼。一次是元丰二年(1079)苏轼从徐州任湖州,途经高邮,少游与他同行,过无锡、游惠山,中途遇参寥子,三人同游历了江浙的名山古刹。又一次在元丰七年(1084)。这一年,少游自编《淮海闲居集》十卷,凡217篇。也就在这一年,苏轼自黄州迁汝州,游润州(今江苏镇江),少游从高邮前去。苏轼致书王安石,并附少游诗文数十篇,极力推荐:“ 行义修饬,才敏过人。” 王安厂赞少游诗“清新妩丽,与鲍谢似之” 。苏轼并为少游三十六岁小像题赞,说他“其行方”,“其言文”,“其神昌” 。十一月中旬,苏轼来高邮看望少游。同时邀集了孙觉、王巩,雅集文游台,载酒论文,这就是千古流传的 “四贤”聚会。年底,少游送苏轼渡淮水,相与饮淮上,苏轼作《虞美人》,依依惜别。词的末两句写道:“谁教风鉴在尘埃,造一场烦恼送人来。” 后来苏轼守徐州,少游虽秋试在即,仍去徐州访苏轼,在《别子瞻》中写道:“我独不愿万户侯,惟愿一识苏徐州。”二人真是情深谊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