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观的悲情(2)

时间:2021-08-31

  作为“苏门四学士”之一,秦观一生命运一直是随苏轼而浮沉的。秦观的科考之路并不平坦,曾多次举进士不中。元丰三年(1080年),苏轼自黄州写信给秦观,劝他“勉强科举”。

  但是元丰五年(1082年)的科考,他又铩羽而归。元丰七年(1084年),苏轼由黄州授汝州团练副使,路过金陵时,拜访了罢相闲居的王安石,推荐秦观,希望他“少借齿牙,使增重于世”(《与荆公书》)。元丰八年(1085年),秦观终于考中了进士,初任定海主簿,转蔡州教授。

  元祐三年(1088年),由于苏轼和范纯仁的先后举荐,秦观留在京城,历任宣教郎、太学博士、秘书省正字兼国史院编修。其间,由于他是苏轼门生,自然被视为“蜀党”,故经常遭到来自“洛党”的攻击,但这毕竟是他一生中最为得意的时期。

  绍圣元年(1094年),“洛党”执政,因为苏轼的缘故,秦观被列入“蜀党”而贬为杭州通判;赴任途中又被贬监处州酒税。在处州谪居的三年中,为了消愁解闷,他常到寺院中与僧人谈禅,为寺僧抄写佛经

  没想到这件事竟被“承风望指,候伺过失”。绍圣四年(1097年),秦观被编管横州(今广西横县);两年后,再徙雷州。当时,苏轼也被贬至更为荒僻的海南岛,与雷州隔海相望,二人常相唱和。

  但性格软弱的秦观,远没有苏轼那样超然旷达的胸怀,接二连三的打击已令他意气消沉,不再存有内迁的希望。元符三年(1100年),绝望中的秦观自作《挽词》,其心情之惨痛不堪,可见一斑。这年二月,宋哲宗病死,高太后临朝听政,大赦天下,谪臣纷纷北归。

  苏轼受命内迁廉州(今广西合浦),特意前去慰问秦观。秦观随即也受命为宣德郎,并准许北归。他写了一篇《和归去来兮辞》,表达了自己悲喜参半的心情:“归去来兮,眷眷怀归兮今得归,念我生之多艰,心知免而犹悲。”七月,他便启程北上,八月到达滕州(今广西梧州),身体越发衰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