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仙岭秦观词异文之谜(2)

时间:2021-08-31

  返回家乡后,我认真查阅有关资料,一无所获。一次,我从宋人胡仔《苕溪鱼隐丛话》中,偶然发现其中的一段记载与三绝碑异文有关。该书“前集卷五十”诗眼云:

  后诵淮海小词云“杜鹃声里斜阳暮”公(山谷)曰:“此词高绝。但既云"斜阳",又云"暮",则重出也。欲改"斜阳"作"帘栊"。”

  余曰:“既言"孤馆闭春寒",似无帘栊。”

  公曰:“亭传虽未必有帘栊,有亦无害。”

  余曰:“此词本模写牢落之状,若曰帘栊,恐损初意。”

  先生曰:“极难得好字,当徐思之。”然余因此晓句法不当重叠。

  由此可见,秦观这首词在当时曾引起黄山谷等人的争议,认为其中有些字眼还值得商榷,如“斜阳暮”就嫌其重复累赘,建议秦观加以修改。“三绝碑”上的文字,当是秦观后来的改笔,的确胜过原稿。把“无寻处”改作“知何处”,成为问句,语气加重了,也就更好地体现词人彷徨歧路、不知所从的“牢落”心情。

  特别把“斜阳暮”改成“残阳树”,从前者单纯一个天已黄昏的概念,进而描绘出黄昏时残阳挂在树上的动人景象,传达了词人孤零零地困守在郴州旅舍的苦闷心情。就是“郴江本自绕郴山”的“本”字,也比原来的“幸”字更为有情致,也是可以看得出来的。

  读到这段文字后,我如获至宝。在1963年初,我把在郴州发现秦词异文和愚见,分别致函上海音乐学院教授龙榆生、上海师范学院教授胡云翼、杭州大学中文系教授夏承焘三位先生。

  他们都在百忙中给我作了回复。他们十分重视秦词异文的发现,龙榆生、胡云翼拟将异文补充到他们的著作中去,夏承焘、龙榆生更是迫不及待地想得到碑拓。可惜当时我在农村生产队忙于农活,无暇再往郴州去获取拓本,辜负了诸位老师们的一片好意。历经了半个多世纪,老师们都先后离世。这几封信却完好地保存了下来,成了最为珍贵的史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