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秦观写的词艺术特色(2)

时间:2021-08-31

首先,为了表达深曲婉致的情致,词人在造词上是很有特色的,他最爱用一些诸如轻、微、细、柔的字眼。如: 西城杨柳弄春柔(《江城子》) 破暖轻风,弄晴微雨(《水龙吟》) 夜月一帘幽梦,春风十里柔情(《八六子》) 东风里,朱门映柳,低按小秦筝(《满庭芳》)

  在秦观眼里,不仅风是轻的,雨是微的,梦是幽的,就连秦筝也是小的,且是“低按”。正是这些语辞的使用,烘托出轻柔迷离的景象,将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愁、思、恋明白如画地描述出来,给人纤柔、委婉、含蓄、缠绵的感受,秦观也因此才得以享有“婉约大家”的盛誉。

  其次,秦观词中的动词运用恰当自然,与他含蓄蕴籍清婉凄丽的词风暗合,真可谓别具匠心。如:

  山抹微云,天连衰草,画角声断谯门 (《满庭芳•山抹微云》) 花影乱,莺声碎 (《千秋岁》)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 (《鹊桥仙》)

  为何先说那个“抹”字,因为此处“抹”得奇,“抹”得新鲜,抹出了国画画理,抹者何也,就是用别一个颜色,掩去了原来的底色之谓。秦观善用,“抹”,有其诗为证:“林梢一抹青如画,知是淮流转处山”。同样成为名句。看来,他确实是有意地运用绘画的笔法而将它写入了诗词,人说他“通画理”,可增一层印证。一写林外之山痕,一写山间之云迹,手法俱是诗中之画,画中之诗,其致一也。“山抹微云”四字,宛然画出了一幅“横云断岭”图。怪不得苏轼要称他为“山抹微云秦学士”呢。

  而“连”字的运用也深得画理之妙,有人曾欲以“黏”字替之,孰不知如此写天际四垂,远与地平相“接”,实在太雕琢、太穿凿、太吃力、太凝重、太失灵动,艺术是不以此为最高境界的。况且,“黏”也与我国的民族画理不相贴切,而“天连衰草”可以写出“野旷天低……水天相接”的茫远境界,既通国画画理,也符合西洋画的透视学,善用“连”字的名句例证还有寇准之诗句:“倚楼无语欲销魂,长空黯淡连芳草”,弘一大师的词句:“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如此妙用,岂可替换?

  “花影乱,莺声碎”这两句词从字面上看,好似出自唐人杜荀鹤《春宫怨》诗“风暖鸟声碎,月高花影重”,然而词人把它浓缩为两个三字句,便觉高度凝练。莺声呖呖,以一“碎”字概括,已可盈耳,花影摇曳,以一“乱”字形容,几堪迷耳。如此春景与后文中的哀伤成对衬,极尽婉曲之能事。

  再来品味《鹊桥仙》里那令人心碎的一“顾”,才是“柔情似水,佳期如梦”的鹊桥欢会,顷刻间又成离别之处,怜怜惜别令人伤怀,于是不忍回头看那云际间的鹊桥,然而分别在际,又岂能不“顾”?这“顾”与不“顾”间的取舍何其难哉!“忍”字心头一把刀啊!婉转的语意里,蕴含深刻,含有无限惜别之情,含有无限辛酸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