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琵琶行》的讲课稿(2课时)

时间:2021-08-31

  引言:《琵琶行》作于他贬官到江州的第二年,作品借着叙述琵琶女的高超演技和她的凄凉身世,抒发了作者个人政治上受打击、遭贬斥的抑郁悲凄之情。 《琵琶行》也是高中语文重点学习篇目,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一份《琵琶行》的讲课稿,希望对大家的学习会有所帮助!

  教学目的

  1.感受"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悲剧美;

  2.感知诗中音乐描写的美好意境,体会叙事诗的抒情艺术.

  3.深入理解白居易诗歌创作主张.

  教学设想

  1.重点与难点:

  感受悲剧美,鉴赏音乐描写是重点;

  通过描写音乐艺术沟通人物情感,塑造人物形象是理解诗意的难点.

  2.学法指导:强化预习,正音顺句,对照注释,初解文本;

  诵读入境,感知诗意;潜心涵泳,体味情感.

  3.教具准备:投影片.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整体感知,把握二人成为知音的基础——同是天涯沦落人.

  教学要点:

  学习《琵琶行》,理解叙述与抒情相结合的艺术手法;领会天涯沦落的感伤和丰富的内涵。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板书课题,作者,简介作者与作品提示

  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是唐代继杜甫之后的又一位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积极提倡新乐府运动,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反对“嘲风月,弄花草”,作品有着深刻的现实意义。《琵琶行》是一首七言长篇叙事诗,继承了汉乐府叙事诗的传统,是初唐以来七言歌行的代表作,带有很强的抒情性。由于叙事与感情的结合,白居易的长篇叙事诗优美动人,可以说是我国古典叙事诗又一新的高峰,在诗人生前,就被广为传诵,所谓“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歌唱《琵琶行》。”时至今日,千百年过去了,但仍然感人肺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