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琵琶行》教案

时间:2021-08-31

《琵琶行》教案汇总十篇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琵琶行》教案10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琵琶行》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学习、欣赏作者以语言文字不珍现音乐形象的艺术手法。

  2、体会作者对琵琶女身世的无限同情和共鸣。

教学重点

  学习用文字表现音乐的艺术手法

教学难点

  感受“声中之情”

教学步骤

  一、导入

  听“曲”(播放音乐)

  听一段琶琶曲《十面埋伏》对琶琶声有一个感性的认识。

  二、赏“声”

  1、学生谈听后之感

  2、白居易在听到一曲琵琶后是如何写下他的感受的?(直接进入第二段的琵琶声部分)

  3、诗人是如何用文字来描述音乐形象的?(师生同分析)

  三、品“情”

  提问设计:音乐是主人公内心情感的流露,那我们一起去体会琵琶女的琵琶声中的“情”。

  1、勾划出文中能体现“声中之情”的诗句

  明确:未成曲调先有情;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说尽主中无限事;别有幽愁暗恨生。

  2、如何理解“无限事”、“平生不得志”、“幽愁恨生”?(过渡到琵琶女的身世)

  3、根据课文,学生先朗读,后讨论,理解“声中之情”

  明确:琵琶女是一卖艺之女,年轻时因美貌和超群的音乐才华受众人瞩目。然年长色衰,才华无人赏识,下嫁商妇,独守空船,故“平生不得志”、“恨生”是一种“怀才不遇”的“惆怅”,“幽愁”是一种落漠和孤独。

  四、识“知音”

  设计提问:我们通过了解琵琶女的身世,才听出了她的曲中之情,可是诗人却在知她遭遇之前就已听出了她的曲中之情,为什么?(过渡到诗人的处境)

  1、学生讨论

  2、明确:白居易是贬官,政治抱负不得施展,与琵琶女有相同的“不得志”

  贬谪将辞行“醉不成欢惨将别”心情与琵琶女一样“幽愁”

  总结:“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五、比较欣赏刘鹗的《老残游记。明湖居听书》

《琵琶行》教案 篇2

  【设计意图】

  1、赏析作者描写音乐的高超技巧。

  2、领悟诗人与琵琶女感情的共鸣点。

  3、背诵全诗,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

  【设计提要】

  1、描写琵琶乐时,诗人成功地运用了一连串的比喻,使读者如闻其声,如见其形,不仅调动了读者的听觉和视觉,而且能激发读者的联想和想象。

  2、“我闻琵琶已叹息,又闻此语重唧唧。”表达了诗人对琵琶女不幸遭遇的深切同情。“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产生共鸣,点明题旨。

  【设计实施】

  一、先让学生欣赏一段琵琶曲,然后依势将学生引入《琵琶行》

  点拨:在白居易生活的时代,有一句流行语“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就是指他的名作《长恨歌》和《琵琶行》。“行”,又叫“歌行”,是乐府歌辞的一种体裁。它源于汉魏乐府,是乐府曲名之一。

  二、让学生自由地诵读全诗,读出其中的感情来

  三、配乐示范背诵全诗

  四、课文赏析

  1、赏析第一段:浔阳江边闻琵琶。

  提问:第一段在全诗中有何作用?

  点拨:“浔阳江头夜送客”,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和事件;再用“枫叶获花秋瑟瑟”渲染出一种悲凉诉气氛,为全诗定下了基调。“主人”四句,写饯别时的凄凉情景。“举酒欲饮无管弦”,“醉不成欢惨将别”,一个“惨”字点出了凄凉环境。最后借江边月影,烘托出主客相对无言,黯然神伤的心情。“忽闻”两句对忽然传来的琵琶声悠然神往,从感情上由忧转喜,引起下文。

  2、赏析诗人是如何将“仙乐”绘声绘色地表现出来的。

  点拨:诗人运用一连串的比喻来写虚渺飘忽,过耳即逝的无形的音乐,用音强、音高、音色、节奏,旋律各不相同的十多种声音来比喻四根琴弦所发出的不同乐声:“如急雨”“如私语”“莺语花底”“泉流冰下”“冰泉冷涩”“银瓶乍破”“刀枪鸣”“如裂帛”等等,使读者如闻其声,如见其形,不仅调动了读者的听觉和视觉,而且能激发读者的联想和想象。此外,还用“嘈嘈”“切切”等象声和“间关”“幽咽”等双声词来描摹琵琶声,更增加了诗歌语言的音乐感。一曲虽终,而回肠荡气、惊心动魄的音乐魅力,却并没有消失。诗人又用“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的环境描写作侧面烘托,给读者留下了涵泳回味的广阔空间。

  3、诗人与琵琶女的感情是怎样产生共鸣的?

  点拨:诗人听完琵琶曲,了解了琵琶女的身世后,不由自主发出了“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感慨。看来琵琶女昔日在京城里“曲罢曾教善才服,妆成每被秋娘妒”的情况和作者被贬以前的情况有相通之处。同样,他被贬以后的处境和琵琶女“老大嫁作商人妇”以后的处境有类似的地方。

  4、赏析最后一段。

  点拨:“我”的诉说,反转来又拨动了琵琶女的心弦,当她又一次弹琵琶的时候,那声音更加凄苦感人,因而反过来又激动了“我”的感情,以至热泪直流,湿透青衫。

  5、在前面赏析时,一边赏析,一边引导学生背诵。最后在音乐声中,全班齐诵课文,再次体味诗的韵味。

  五、课外扩展:赏析苏轼的一首写琵琶声的词《水调歌头》

  昵昵儿女语,灯火夜微明。恩怨尔汝来,弹指泪和声。忽变轩昂勇士,一鼓填然作气,千里不留行。回首暮云远,飞絮搅青冥。众禽里,真彩凤,独不鸣。阶攀寸步千险,一落百寻轻。烦子指间风雨,置我肠中冰炭,起坐不能平。推手从归去,无泪与君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