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琵琶行》优秀教案

时间:2021-08-31

  【教学目标】:

  感受悲剧美,感受人物命运的悲剧情感。

  鉴赏音乐美,领会运用多种手法描绘音乐形象的写作特点。

  品味意境美,了解环境描写渲染气氛传达情感的作用。

  涵咏语言美,进一步提高诵读能力。

  【重难点】:

  领会运用多种手法描绘音乐形象的写作特点。

  理解作者如何将乐曲的情调和演奏者的感情融为一体。

【媒体平台】:CAI多媒体。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音乐是人类共同的语言,古今因为音乐编织出无数佳话。两千多年前,伯牙操琴遇子期,高山流水韵依依。一千多年前,乐天浔阳闻琵琶,相逢何必曾相识。一曲《琵琶行》,让人永远记住了这个美

  丽而忧伤的故事。有道是“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

  一曲《琵琶行》,司马青衫湿。那弦音究竟触动怎样的情怀,而使有泪不轻弹的司马青衫湿呢?今天,我们解读这首千年乐音《琵琶行》。(板书课题:《琵琶行》)

  二初步感知。

  听录音,思考:全诗的感情基调是什么?

  明确:惨。(离别的愁惨奠定了全文的基调:离情遍芳草,无处不萋萋)通过刚才听录音,可知本诗是一首叙事诗,在这首叙事诗中刻画了哪两个主要人物?

  明确:一个沦落江边的歌女,一个被贬江州的官吏。(板书:琵琶女诗人。)那么我的问题来了,是什么让这两位素不相识的联系到一起呢?

  明确:琵琶声。

  遭贬的诗人在听到琵琶女的弹奏后,产生了心理共鸣,这共鸣化作了一句千古传唱的诗句,这句是?

  明确: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