琵琶行优秀公开课教案
白居易《琵琶行》诗人运用一连串的比喻来写虚渺飘忽、过耳即逝的无形的音乐,用音强、音高、音色、节奏、旋律各不相同的十多种声音来比喻四根琴弦所发出的不同乐声,使读者如闻其声、如见其形,不仅调动了读者的听觉和视觉,而且能激发读者的联想和想象。
1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品味鉴赏诗中形象描写音乐的语言艺术,掌握鉴赏音乐类诗歌的鉴赏手法。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诵读和自主探究提高欣赏水平和鉴赏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理解诗人和琵琶女“同是天涯沦落人”的感伤,
学习诗人平等待人、尊重他人人格尊严的精神品质。
2学情分析
这篇课文的教学对象是高一学生。他们已有初步的`文言知识积累,所以字句的疏通上没有太大问题,也具有了一定的欣赏水平。但学生学习诗歌主要还停留在泛读和初读的基础上,没有掌握系统的诗词鉴赏方法,尤其是对描写音乐类的诗歌的鉴赏缺少经验和方法。
3重点难点
重点:品味本诗描写音乐的语言艺术,把握人物形象,体会人物的情感。
难点:对琵琶声精彩描写的鉴赏学习。
4教学过程 4.1 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活动1【讲授】教学过程
一、导入
有这样一首诗,人们传诵了千百年。它对音乐的描写细致入微,出神入化,因而被称之为千古绝唱;它对感情的抒发淋漓尽致,感人肺腑,“十分情十分说出,能令有情者皆为之死”是对此诗最中肯的评价。这首诗就是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的《琵琶行》。
二、品味鉴赏
(一)题目解析
(二)锁定区域
(三)齐读这些集中描写音乐的诗句。读完教师点评。
(四)合作探究一:
1、琵琶女的演奏的音乐在旋律上有什么特点?(小组讨论)
2、展示讨论成果。
3、小结。
(五)合作探究二:
文似看山不喜平,音乐也是如此。琵琶女的演奏将各种美妙的声音呈现在我们面前,她演奏音乐的旋律是富于变化的,可见其琴艺高超。她为什么能将这段乐曲弹得如此高妙呢?
1、明确情感经历,锁定文本第三段,齐读。指定学生用简洁的语言概括琵琶女都经历过什么。(小组讨论)
2、结合以上对旋律特点的分析,深入探讨音乐旋律背后琵琶女的情感以及人生经历,展示讨论成果。
3、小结。
(五)合作探究三:
作者将琵琶曲的旋律不仅生动地展现在我们面前,又让我们深切地感受到了琵琶曲背后所蕴藏的人物复杂情感和人生经历,肯定运用了很多高超的艺术手法,以同桌为单位,品味鉴赏。
1、明确手法,教师结合已学知识进行勾连、拓展、点拨、升华。
2、小结。
(六)总结鉴赏音乐类诗歌的方法,让学生做到触类旁通、举一反三。
(七)指导学生再读课文,巩固所学成果。
三、深入探究:
琵琶女和诗人,一个善弹,一个善听善写,我们想想,诗人写这首诗,就是想赞美琵琶女高超的音乐演奏技巧吗?文中的哪句话最能表达作者的心声?
明确:同是天涯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为什么作者说自己和琵琶女同是天涯沦落人呢?学生回答。
四、总结
琵琶女的命运坎坷,是不幸的;可她又是幸运的,因为她遇到一位真正懂她音乐的大诗人。诗人遭遇贬谪是不幸的,但他又是幸运的,因为他遇到了琵琶女得以抒发怀抱,一首《琵琶行》流传至今。就像俞伯牙遇到了钟子期才有了高山流水遇知音的佳话,就像柴可夫斯基遇到了梅克夫人,于是有了灵魂之作《第四交响曲》,琵琶女和白居易这两个素不相识的人,因为音乐而相逢相识,因为音乐而成为千古之音,就像浔阳楼楹联所说:枫叶四弦秋, 枨触天涯迁谪恨; 浔阳千尺水, 句留江上别离情。
五、作业布置
生活总有一首歌(或一段乐曲)拨动过你的心弦,引起过你的共鸣……
请你用动情的笔墨把它抒写出来。
1)侧重在描写中抒情。
2)运用《琵琶行》中描写音乐的手法(至少两种)。
3)语言简明、准确、生动。
4)不少于100字。
【琵琶行优秀公开课教案】相关文章:
3.琵琶行公开课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