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琵琶行中琵琶女的典型意义

时间:2021-08-31

  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创作的具有浓郁抒情性特色的长篇叙事诗《琵琶行》是千古传颂的名篇。这首诗在音乐描写、景物衬托、情感表达、结构安排等方面,均有独特之处,充分显示了诗人诗歌创作的高超艺术技巧。作者塑造的艺术形象——琵琶女,青春年少时的美丽、多才多艺及“犹抱琵琶半遮面”时的羞愧、哀怨都是与众不同的。对于这个形象的典型意义,中学语文教师教学参考书认为:她深刻地揭示了封建社会中被侮辱、被损害的乐伎们的悲惨命运,抒发了“同是天涯沦落人”的感情。

  我认为,作者同情的不是琵琶女艺伎的身份,而是琵琶女由艺伎而沦落为商人妇的遭遇,借此抒发了作者的“天涯沦落之恨”(《容斋随笔》卷七)。一、艺伎在当时社会地位是比较高的唐代的音乐文化是非常繁荣的,几乎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上自帝王贵戚、文臣武将,下至平民百姓,无论男女老幼,莫不会舞。据记载,当时长安的乐舞盛极一时,教坊、梨园比比皆是。文学史上堪称一绝的唐诗在当时是可以入乐歌唱的。当时歌伎曾以能歌名家诗为荣;诗人也以自己的诗能够入乐广为流传而为幸。唐代的女艺人依色、艺两条标准以及服务对象的不同,分为乐伎、艺妓、歌妓、舞伎四个等级,其中,乐伎是最高等的,在宫中宜春院服务。这些乐伎代表着当时最高的专业水准,在宫廷舞队中多是领舞者。她们享受着相当高的待遇,“四季给米”、“赐第宅”。要成为女艺人仅有容貌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天资聪慧、才艺杰出、知书达礼、善解人意,还要经过很长时间严格的专业训练。“教坊”就是唐代管理宫廷乐队的官署,教习音乐舞蹈的专门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