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凡的世界历史原因评价论文

时间:2021-08-31

  一、“《平凡的世界》现象”

  1985年,路遥的《平凡的世界》第一卷一经出版,即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的反响。研究人员和学者各自为代表,与公众及读者各持不同的意见,出现了持续的讨论。但是在这个讨论的过程中,各方对于“《平凡的世界》现象”的评论意见处于稳定状态,并且没有很大的变动。这说明在社会文化思潮嬗变中,在“《平凡的世界》现象”的评价分析中,一般读者和文学理论家虽然存在分歧,但还是相互影响着。尽管学者们早就注意到了“《平凡的世界》现象”认知过程中,各方面的意见存在着巨大的反差,但直到21世纪初,才把它冠以“现象”进行讨论和研究,“路遥文学史地位”的问题也被读者和专家学者提出。但学术界“《平凡的世界》现象”梳理目前尚不清楚,全面的分析时候有失偏颇。普通读者和文学评论家、历史学家在“《平凡的世界》现象”认识的不同进程中,所持有的态度和意见各不相同。时代思想和文学批评中,多元化评价的格局,在价值立场影响下不同的评价趋势,这些问题十分值得我们深入研究学习。普通读者对于《平凡的世界》是持欢迎的态度,例如,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在播讲《平凡的世界》之后,收到了大量读者的来信,数量超过2000份。此举体现了读者对路遥作品的喜爱。并且有大量读者咨询人生何去何从的价值问题。这表明,《平凡的世界》在读者的生活中有巨大的启发作用。在过去的几年中,针对《平凡的世界》在中国的流行情况的多次调查表明,它在中国文学乃至世界文学中都名列前茅。随着时间的流逝,它读者的日常阅读生活中占据着日益重要的地位。读者的强烈反响与路遥对读者的期待不谋而合。路遥说,“写作过程中与大家精神上的相通,是我所追求的。我这样写或那样写,为的是全心全意地揣摩普通读者的感应,我首先尊重的是读者的判断,其次才是文学批评的力量。”《平凡的世界》普遍持久受欢迎的状况,也表明了一个事实,即普通读者已有自成体系的阅读概念,少受变化的外部世界的思想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