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遥《平凡的世界》曾被指太差 开研讨会全面否认(3)

时间:2021-08-31

  《平凡的世界》曾被看成失败之作

  1982年,小说《人生》问世后,轰动一时,这一年也被文学界称为“路遥年”。“我当时深刻地感受到那种文学轰动的效应,人人都在谈路遥,人人都在说高加林。甚至许多人把路遥当做精神导师,给他写信询问自己的人生道路。”厚夫回忆道。《人生》是路遥找准创作发力点后对自身的一次成功超越。这篇小说在透视社会的深刻和描摹现实的真切上,超越了路遥以前所有的作品;它在表现生活的深度上和人物形象的复杂性上,也超越了同时期作家的思考。《人生》发表后,路遥又接连发表了《在困难的日子里》、《黄叶在秋风中飘落》、《你怎么也想不到》等中篇小说,继续在“城乡交叉地带”思考当代青年的命运,抒写城乡融合的独特感受。

  随后,路遥开始了《平凡的世界》的创作。6年的写作,3部、6卷、100万字,反映中国1975年~1985年城乡社会10年的变化,这是一部史诗性的巨著。

  厚夫说:“事实上,路遥当年写作《平凡的世界》是冒着极大风险的。他的现实主义创作方法并没有得到当时文学界的认可。文学评论界指责路遥的创作方法过于陈旧。当时,现代主义的文学思潮已经铺天盖地、滚滚而来。各种外来的文学思潮和表现方式令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作家们唯恐自己不新锐。在由‘写什么’到‘怎么写’的风潮转向中,许多作家开始向魔幻现实主义、意识流、象征主义、黑色幽默、寻根文学等方向突围。”路遥拥有同时代许多作家所不具备的冷静、深刻、清醒与理性,注定他当时的创作是卓然而立的。这种逆风而动的行为,显然要受到极大的考验。

  《平凡的世界》第一部出版后,文学界和批评界的评价不是很高。1986年在北京开研讨会的时候,评价几乎是全面否定,只有两个老评论家持肯定态度。甚至有人说,不相信写出《人生》的路遥会创作《平凡的世界》这么差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