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凡的世界表象下的英雄主义情怀

时间:2021-08-31

  放眼整个1990年代,如果哪部作品能用近似于写实地方式刻画出那个时代拐点中艰苦的人生抉择,那么只有路遥的《平凡的世界》,在当代各种先锋流派的映衬之下,《平凡的世界》的读者下沉到民间、原野,在相当程度上被批评界和城市中人忽视,但是始终有着数以亿计的受众。而路遥的英年早逝又给每一位读者留下了无尽的遗憾,当初郁达夫曾经说过,作为作家最好的结局有两种:“一种是象高尔基一样,活到了六七十岁,而能写许多有声有色的回忆文的老寿星,其他的一种是如叶赛宁一样的光芒还没有吐尽的天才夭折者。前者可以写许多文学史上所不载的文坛起伏的经历,他个人就是一部纵的文学史。后者则可以要求每个同时代的文人都写一篇吊他哀他或评他骂他的文字,而成一部横的放大的文苑传。”很不幸,路遥属于后者,当然从某种意义上也是一种幸运,路遥成功地避开了更加喧嚣与直白的90后世界。

  曾经担任过习近平下乡所在县革委会副主任的路遥,虽然将其作品命名为《平凡的世界》,然而从骨子看,他却是一个充满英雄主义情怀的作家,孙氏兄弟所选择的道路,正是那一代年轻人(生于50年代,成长于文革中后期)的典范。作为一名优秀的作家,他从直觉中判断出这个世界开始进入平凡年代,那些充满英雄情怀的生活方式注定要与现实告别,但在内心深处他却不愿意放弃心中的英雄梦想,于是《平凡的世界》中就在平凡的世界中塑造出孙少安、孙少平这样不甘于平凡的命运英雄形象。温豪杰担任总编剧的电视剧版,将孙少安的乡村政治生涯和带领农民致富的历程铺陈的更加宏阔,强情节化虽然与《老农民》不能相比,但是县委大院和乡村政治大小舞台的呼应,也只有相当娴熟的过来人经验才能造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