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兰诗》教材理解分析(3)

时间:2021-08-31

  继写水势。夏水襄陵,沿溯阻绝,写水之盛;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写水之速。不仅如此,作者还以朝发白帝,暮到江陵来烘托,更加写出水之盛与水之速。这样的描写,生动而神妙,以至触动了大诗人李白的灵感,写出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的不朽诗篇。

  春冬之景,则既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又写悬泉瀑布良多趣味。相对于夏季而言,春冬较为平静。作者笔到之处,不仅写出独特的景色,还写出独特的趣味;虽在纸上,而跃然心问。足见作者的匠心独运,笔力可透纸背了。

  课文最后一段写晴初霜旦的气氛,那是三峡所独有的。若非三峡,岂有林寒涧肃之景?若非三峡,岂有高猿长啸的哀转久绝?作者萦绕襟怀的情愫,溶注在自然之美中;自然之美又与作者的情愫和谐一致,从而写出情景交融的一笔。王国维说:一切景语皆情语也,确乎如此。

  【主题】课文描写了大自然无比雄伟壮丽的景色,抒发了作者热爱祖国山河的情怀。

  【写法】抓住景物特征来写是这篇课文的最主要的写作特点。从自然形成的角度来看,三峡是离不开山水的,因此突出其山水,是不言而喻的。但山水中有四季的变化穿插其间,这就不能写一时一处的景色,而是要在四季变化中展现三峡奇异诡谲的美景,寓静态于动态之中,动静结合,写出三峡的整体的富于动感的景色,这就是典型化的手法。没有典型化的手法,是写不出三峡的美景的。

  【作业】一、课文写出了三峡景物的哪些特点?试找出相关语句加以说明。

  此题意在使学生能整体把握课文内容,并能领悟作者描述的三峡景物的特点。

  先写山高峡深,连绵不断。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是写两岸山峰连绵不断。重岩叠嶂,隐天蔽日是写山高峡深。  次写江水大而急。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是说夏水漫上大山,波浪大而阻隔上下交通。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迫不得已要复王命,顺流而下,一千二百里的路程一天就到了,那速度即使骑快马,驾着风,也没有这么快。这种对比烘托,使我们更能想象到那速度是多么快。

  再写春冬之景清荣峻茂,良多趣味。素湍绿潭是春冬江流的影态,不像夏日奔腾浑浊,自然回清倒影,绝巘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虽是春冬之时,也一派生机,所以良多趣味。

  最后是写晴初霜旦的特殊景观,其时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从山水到猿啼,写出了三峡特有的风貌,文字准确而简约。

  二、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字词的意思。

  1.沿溯阻绝溯:逆流向上

  2.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疾:速度快

  3.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素:白色

  4.每至晴初霜旦旦:早晨

  5.哀转久绝绝:消失

  三、用行楷抄写课文并背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