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主义视角审读《木兰诗》中的女性意识(2)

时间:2021-08-31

  三.驰骋沙场——平等意识的高潮

  木兰女扮男装、替父从军,驰骋沙场十二年,战功赫赫。“万里赴戎关,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短短六句,描绘出了“十年”的战争生涯,虽然这一部分用墨不多,但是,其中隐含的风餐露宿的艰辛,铁马兵戈的厮杀,可歌可泣的悲壮不言而喻。木兰所承受的生理与心理上的压力也是可想而知的。正是这样艰苦的战争环境,作为一名女性,木兰生存了下来,甚至可以说,这残酷的环境将木兰这名女性磨练地比男性更加出色,赫赫军功便是最好的证明。十载驰骋沙场,其中所体现的平等意识达到了高潮。当初决定替父从军,木兰并没有因为自己是女性而看轻自己,走向战场,虽然心中也颇有无奈,但是,她并没有因为自己的女性身份在战场上有所退缩,她的赫赫军功使人们可以想见她的身先士卒、冲锋陷阵,她用行动证明了只要拥有了同样的机会,女性的能力与男性也会不相上下,从而否定了封建社会性别决定社会地位、性别决定能力,性别决定尊卑的思想。

  虽然直到20世纪,伍尔夫才提出“双性合体”的思想,但是,驰骋沙场的木兰的形象正是“双性合体”的理想的人格形象。战场上的木兰,很好的掩饰住了作为女儿家的多愁善感、羞怯、温柔,一身戎装的她,具有与男儿一样的气魄和胆量。她的外形已经练就的如同男人般粗糙,但作为女性,心理上仍是纤弱的、敏感的女性化的气息。伍尔夫认为每个人身上都有两种力量支配,一个是男性的力量,一个是女性的力量,女性往往外柔内刚,男性内柔外刚,没有纯粹的男人和女人[5]。在木兰的身上,同样有两个力量的支配,正是这种“双性同体”的形象使得木兰的人物形象更加真实,更加生动饱满,也在无声中对封建社会绝对的男女二元对立提出了抗议。

  四.载誉归来——平民意识、独立意识和自我意识的升华

  征战十载,终于得胜回朝。回朝之后,可汗意欲赏赐诸多有功之士,但是“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此时,木兰是一个不为高官厚禄所吸引、淡泊名利的高洁形象。有人认为这是因为木兰特殊的女性身份导致她不能在朝为官,怕有朝一日为他人所发觉,试想,行军十二年,时时与男子相伴都未能被人发觉自己的女人身,如今战争得胜,凭借木兰本身的机智聪敏,如果在朝为官,她的女儿身身份定然还是会很好的保密。因此,这里木兰的身上所表现出的淡泊名利、不慕富贵,和当时封建社会的官本位思想形成了强烈的对比,体现出了木兰的平民意识,也更加强调木兰当初从军的出发点——“忠”于君“孝”于父。

  除此之外,这部分更是木兰的独立意识和自我意识的升华。木兰是一个非常有主见的女性,她深切的知道自己想要的到底是什么,因此,她不会为外界的诱惑所动摇,因此,这时候的木兰的形象和人们印象中的传统封建社会女性的形象是截然不同的。在传统的封建社会,男权社会为女性设立的条条框框早已束缚了她们的想象力,更束缚了她们的自我意识和独立意识的解放。她们可以成为别人的女儿、妻子、母亲,但是她们就是不能成为她们自己。她们只会在男权社会给她们规定的范围中活动,永远不知道自己想要的到底是什么。然而,此时的木兰,面对男权社会最高的男权象征——可汗,她不卑不亢,对于封赏她为尚书郎的决定,她断然拒绝。木兰敢于说出自己的声音,勇于追求她想要的,从而使得她独立自主的女性形象跃然纸上。同时,《木兰诗》的最后一句也颇值得注意:“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这是木兰对于伙伴们惊奇于“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的非常幽默诙谐的回答。木兰以雄兔与雌兔作比,分别指代男性和女性,“脚扑朔”和“眼迷离”可以分别看作男性与女性在生理特征上的差别,“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体现了木兰的自豪感,而这自豪感并不是因为曾经立下的赫赫战功,而是因为木兰在与男人一样的能力下成功的掩饰了自己的女性身份。通过这结尾的一句,再一次强调,只要女性能够获得和男性一样的表现机会,她们的表现定能与男性不分高下。这在当时男性中心的社会上,是再一次对女性的自我意识的肯定,而女性对自身的自信、表现出来的勇气和自豪感,也恰恰是女性自我觉醒的标志。因此,这最后一句绝不仅仅只是收尾之词,更是对木兰独立意识与自我意识的一个升华。

  五.结语

  自《木兰诗》之后,花木兰这一令人难以忘怀的女性形象便屡见于文人墨客的笔下、戏剧舞台上和荧屏内外,虽然木兰的形象不尽相同,各有特点,但这促进了中国传统诗词文化的传播。结合女性主义的相关理论,重新审读《木兰诗》,对于更好的把握木兰的形象和学习中国悠久的历史,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这种西方文论与中国古典诗词的结合也必将能够充实中国古典诗词的内涵。

  参考文献:

  [1] 权立峰. 美国动画片《花木兰》与中国《木兰诗》中所蕴含的女性意识[J].陕西青年职业学院学报:文化艺术,2010,(1):77-80.

  [2] 鞠桂芹. 女性主义视阈下的花木兰形象演变[J].哈尔滨学院学报,2007,4(4):81-84.

  [3] 西蒙娜·德·波伏娃. 第二性[M].北京:中国书籍出版社,1998:95.

  [4] 李书生,段志东. 一首女性主义的颂歌——重读木兰诗[J].济南教育学院学报,2001,(4):27.

  [5] 邱运华. 文学批评方法与案例[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229.

【女性主义视角审读《木兰诗》中的女性意识】相关文章:

1.从女性主义视角审读《木兰诗》中的女性意识

2.诗经中的女性意识

3.冰心作品中的女性意识

4.李清照的女性意识

5.社会性别视角下《诗经》中的女性形象

6.论李清照咏花词中的女性意识

7.张爱玲小说集《传奇》中的女性意识

8.张爱玲文学作品中的女性意识